10.19 一定要走 ——怀念鲁迅先生 王鹏程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早晨5点25分,鲁迅先生因肺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与世长辞。他的一生言辞激烈、充满战斗色彩。 那一天上海殡仪馆的吊唁大厅、走廊,都挂满了挽联,直到大厅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绳子挂满了雪白的挽幛。前来吊唁的有工人、学生、小贩、报童、人力车夫、学者,在3天公开吊唁中,前往瞻仰遗容的人民群众,络绎不绝,近万人。 十月二十一日,蔡元培先生主持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宋庆龄、邹韬奋、章乃器、田军、内山完造等讲话,胡愈之致哀词。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钧儒将一面白绸的绣着“民族魂”的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这位倔强的骑手和战士告别,灵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人群又唱起了吕骥、冼星海临时谱写的《安息歌》:愿你安息,安息!愿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今天,在这里,我们怀念鲁迅先生。 怀念是个人对个人的思想和情绪,在十月十九日这一天,却成为我们整个民族共同的选择,因为有一颗伟大的灵魂徘徊在我们脑际。 怀念是比生命更持久的力量,在十月十九日这一天,滴漏了岁月的屋脊。 怀念是比轮回更久远的长久,在十月十九日这一天,引领了国人仰望星空,追问大地。 无眠的雨夜里,学会了像先生一样睁开眼看透世情人性,从此,专门翻捡文明的脓肿处,剥离着劣根,在太阳下不留情面地剖解。也像先生一样首先敞开了自己的胸襟。 捧读先生作品,先生的文字总会活生生弥漫开来,带着先生的热和力,甚至呼吸的气息,直接、有力地刺进隐隐作痛的肌髓里,那么透彻而痛楚,却让人无法逃躲。横眉地冷对,甘心地俯首。 热的风,冷的雨里,愚狂者依然愚狂,取巧者更加狡猾,先生炒就的冷热拼盘让许多人明目,也让许多人的胃不舒服。先生绘就的文化长卷让许多人恶气长出,也让许多人贪婪的心灵紊乱到心悸。 没见过先生之子海婴,但先生的精神传人常会在不经意中出现在身边。 那个浓眉、留着又短又硬头发的年轻男孩常沿着先生的书脊向我走来。他有着先生式的深邃,先生式的硬骨,先生式的深情,我曾迷恋地解读过他,如同解读先生。 先生的精神已成为许多人的精神样本,甚至生活方式。 世俗的世界里,年轻的男孩寂寞着,孤独着,如同当年的先生。但他却不曾如先生般投笔作枪,而选择了沉默。抑或先生在世,也会选择沉默?果真会“知趣地闭上嘴”?抑或在“牢里呆着”?我不敢想象。 先生曾希望他的文章速朽,那是因为他对新世界、新人性渴望得太久。在先生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之后,他的文章仍然常读常新,不知是否在先生的预料之中? 10.19,一定要走,在八年抗日战争的前夜,先生目睹了国民政府的懦弱与腐朽,转身离去。倘若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在深夜叩读先生的文章,良知不再颤动,那一定是先生所希望的。而我们则会像怀念一位老友,时常想起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8a0d2d915f804d2b16c1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