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4、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5、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四、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五、教学建议: 鲁迅这个名字对高一的学生来说似乎是遥远而模糊,概念而零散的,入学至今学过的些许篇章或许只能拼凑成“伟大”一词。因而建议如下: 1、在课前可推荐阅读《〈呐喊〉自序》,鲁迅散文集《野草》以及搜集一些关于鲁迅人生历程的资料。 2、力图通过文本的研读,对字词的感悟,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的确,一旦提及鲁迅之文我们总会找到“匕首投枪”这个词,而谈及鲁迅其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便会立即涌上心头。然每一个人都是无法用简单的句子来概括的,更何况丰富之如鲁迅,伟人之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伟人正因平凡而更显非凡,一起走近萧红笔下真实的鲁迅。 (二)走近人物 1、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卜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 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2、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16本 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三)文题背景 1 1.文题阐释 从文题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怀念,文中共回忆了鲁迅先生的七件琐事。 2.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 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四)沉浸课文: 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若加注则更佳) 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明确: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 与青年们交往 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 明确:笑声 明朗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 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步伐 轻捷 “刚” “一” “同时” (行为描写) 品评衣着 细致 随和 善解人意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真诚待友 体贴而真挚 之一:夜谈:“嘱咐” “一定” “一定嘱咐” 之二:吃韭菜合子: “笑”——冲 第43小节 “一提议” “必然” “还是” “举着筷子问:‘我再吃几个吗?’以及第44小节,流露出鲁迅对对小辈的体恤,还有妻子敬重与依赖。 之三:两次来访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不乏幽默 “笑”——一种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之四:冯雪峰来访 与青年人交往:宽容 赤子之心 “深恶痛绝” “但” “每封” “不同角落” “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睛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五)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逆流而上,感悟真人鲁迅) 2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请学生们再细细品读挖掘文字背后的鲁迅,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同学再次研读课文,回答,教师引导深入,适时补充背景) 明确:“心里的欢喜” “ 仿佛不顾一切” “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的“眼光” “幻想” “安顿” “沉思” “谈得热闹” “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 (要点)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宽厚,体贴背后的原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的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 (六)深入探讨,回味悟旨,学习写法 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 2、同学可发表质疑 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也一如他在诗歌中所说的那样: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七)作业: 阅读《回忆鲁迅先生》全文以及唐弢《锁忆》比较两者之不同(描写侧面或写作手法),并落实成文。 笑声明朗 回 步履轻捷 忆 鉴赏服饰(不大注意别人的衣裳) 鲁 热心待客 迅 拼命工作 先 病中静卧 生 阖然长逝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dd02db80eb6294dd886c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