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雨”意象

时间:2022-11-10 22:14: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歌中的意象

作者:王薇艳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2013年第01

自然界的雨,本是普通平常的事物,但是到了敏感而细腻的诗人笔下,便成了鲜活隽永的审美意象。杜甫说: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苏轼也有诗云:纤纤入麦黄花乱,飒飒催诗白雨来。雨就像诗人灵感的源泉,情绪宣泄的催化剂,伴随着雨的到来,诗人汩汩的文思如泉水般流淌在笔尖,终至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了。

回顾整部中国文学史,诗人们似乎特别钟情于这个意象。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佳句。特别是到了诗词繁盛的唐宋时期,雨更是诗人们抒发情感常用的载体,千姿百态、饱含深情。李商隐在《梓州吟罢寄同舍》中写道楚雨含情皆有托,说明雨已成为包含着诗人主观情感、寄托着无限隋思的审美意象了。

一、自然之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霭霭的淡烟笼着的菊花,丝丝的疏雨洗着的菊花,金的黄,玉的白,春酿的绿,秋山的……(闻一多《忆菊》)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有其大、小、急、缓的形貌之殊,对美有独特感受的诗人们常常会用独到的眼光欣赏雨的状态和雨中别有风味的景象。在诗词创作中,雨作为意象也会因环境和背景的明与暗、阔与狭、喧与寂等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变化。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杨万里《昭君怨》)柴门对急雨,壮观满空山。(陈与义《雨》)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在这些诗词里,有轻薄迷蒙的烟雨,有活泼晶莹的,有倾盆而下的急雨,有零星飘散的疏雨。它们或是飘落在南方的寺庙间,或聚拢在池塘的绿荷上,或滴落在山间,或止歇在桐花烂漫的一片清明里。它们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的作用下,被映照、衬托出来,由此各具姿态。 二、复合之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首诗或一首词的意义,不是由个别意象决定的,而是由全部意象所营造出的意境决定的。是一个心与物相契的意象,对传达诗词的意义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但其表现力也需由意象组合的整体来实现。诗人们常常用情感链条把与一些常见的意象结合,构成五彩缤纷的复合审美意象。

雨打梧桐、雨打芭蕉、雨打残荷都是诗词中渲染孤凄气氛时常常描绘的景象,因为这些植物的叶子都较为厚大,雨滴其上会发出清脆刺耳的声音,使夜不能寐者更难入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这是梧桐雨。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晏几道《生查子》)这是荷花雨。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李煜《长相思》)这是芭蕉雨。这些作品,表达的都是一种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愁。其实,正如唐人蒋钧诗所云:芭蕉叶上无愁雨,自是多情听断肠。(《与罗隐之联句》)作者心中有愁,故所听无不愁耳。

雨不仅与梧桐、芭蕉、荷等客观物象结合,使新的意象纷飞飘洒,千姿百态,同时这些意象涂抹上的疏淡迷蒙色调,传达出丰富的意趣,渲染出孤凄的气氛。而且雨还与表达愁苦的形容词联合使用,比如愁云恨雨的复合模式。都是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描写对象。给人一种飘忽不定之感,给人一种愁闷的情怀。”“意象组合出现,更能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传神地表达出来。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王禹僻《点绛唇》)表达了诗人的壮志难酬。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徕囊,露萤清夜照书卷。(周邦彦《齐天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困顿孤寂。独自上孤舟。倚危樯目断。难成暮雨,更朝云散。凉劲残叶乱。新月照、澄波浅。今夜里,厌厌离绪难销遣。(欧阳修《踏莎行慢》)这首诗把离愁别思委婉含蓄、韵味悠然地表现了出来。

除了的合用,也常常相伴而行,许浑的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道出了二者的亲密关系。风雨交加是一种恶劣的自然气象,它能摧残鲜花,带走春天,诗人常通过风雨意象表达惜花伤春之情: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晏殊更以一句落花风雨更伤春(《洗溪沙》)对这一类描写作了概括。

古代诗歌中的风雨不仅是自然现象的写照,还可以隐喻险恶动荡的社会环境,隐喻邪恶的社会势力。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以风雨比喻社会的动荡不安。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ab58c11a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