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在模式研究 作者:尹歆棠 来源:《成功·教育》2013年第01期 【摘 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然而,重新审视这段课改历程,有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只有直面矛盾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仍任重而道远,因而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行新课改之路,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课改明天才会更美好。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构想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自2001年中国倡导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走过十余年的光景,回顾十余年,我国基础教育面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基础教学的模式不再只是专注于知识的传授,而突出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培养,课程结构的设置也强化了对学生德育体美劳等综合素养的训练。基础教育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审视十余年发展历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可谓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首先,教育理念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了现代的素质教育。其次,课程教学由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转向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的问题 第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涉及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一个重大系统工程,因而改革也不仅仅是其课程改革自身的单个调整,然而,就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来看,与之相适应的基础教育制度建设仍有待于发展和完善,这势必会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例如,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方式仍然主要是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在这一政策背景的影响下,势必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向中考看齐,以学生的分数成绩及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使得新课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大打折扣。 第二,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直接推行者,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不足成为了制约新课改的瓶颈。新课改实施以来,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更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但仍有部分教师由于原有定式思维教学习惯的影响,对新课改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不愿去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去适应改变,同时,某些教师对于新课改中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解偏差,如强调学生中心,而全部都以学生为准绳,忽视对学生错误不当行为的合理教育等,以至于造成弄巧成拙的新问题。此外,教师也难以胜任新一轮的课程教学内容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08635590c69ec3d4bb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