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与预防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与预防 赵慧华 跌倒, 即“不是自己的意志而膝部、手等接触地 面或更低处, 也包括从楼梯、架子或自行车跌落[ 1] 。”每年约30% ~40% 的老年人跌倒1 次或多次, 而且跌倒的概率随年龄递增[ 2]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1/ 3 的人跌倒1 次或多次[ 3]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 2] 。我国1999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 5亿, 按30%计算每年将有4000 多万老年人发生至少4000 万次跌倒。老年人跌倒往往导致机体创伤、 功能状态衰退、自信心下降、社会参与减少等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故为威胁老人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5] 。跌倒在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同时, 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它是英国75 岁以上老年人损伤后的主要死因[ 6] , 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的第6 位, 每年跌倒的医疗总费用超过200 亿美元。在我国, 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 亿人民币。北京海淀区, 跌倒是老年人伤害的首位死因[ 3] 。跌倒作为老年人特有的症状与意外事件, 越来越为全社会特别是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成为临床护理人员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 为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1 跌倒的相关因素 1. 1 生理因素 老年人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速度慢。动态平衡控制能力降低。研究表明[ 4] : 在动态平衡仪测试中老年人反应时延长, 有明显的不稳。表明随年龄的增加传导神经和中枢整合能力明显失效。65 岁以上的妇女, 多数人的跌倒与感觉降低、摇摆较大、躯体感觉较差以及反应时延长和平衡功能被损害等有关。有较好躯体感觉, 不易导致跌倒的行为。在 日常生活中因站起、步行动作本身而跌倒者并不多, 常常是作为多重动作的复合行为而致跌倒。老年人能适应慢节奏的、单一的动作, 但是在2 个独立的动作同时执行或较匆忙时会发生误操作, 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协调性减弱、失去平衡等。Hauer[ 7]等对老年患者和年轻正常者同时进行肌力测定和口算测试, 老年人特别是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 由 于对双重课题的处理能力降低, 仅仅增加简单的口算就会引起运动功能明显下降。老年人骨骼肌系统功能下降, 导致肌肉、关节移动功能减退和骨质疏松, 易引起跌倒。Lord[ 4] 研究发现, 股四头肌和小腿肌群力量反应时与步态显著相关。步态特征与老年人跌倒的危险联系在一起, 跌倒与未跌倒过的老年人其步态明显不同, 步态和平衡紊乱者跌倒的危险性增加3 倍; 下肢虚弱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 是跌倒的常见原因, 其危险性可增加5 倍[ 8] 。另有资料表明: 女性跌倒的机率约为男性的2 倍。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 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 易引起跌倒[ 3] 。女性绝经后荷尔蒙分泌不足,导致骨质疏松,更容易跌倒。 1. 2 环境因素 环境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 9] :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 51% 与环境因素有关。老年人的生活安全由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因素所决定, 周围环境较差和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 可引起老年人跌倒次数增加[ 10] 。如地面不平、潮湿、台阶倾斜、梯级过高、照明不足是公共场所跌倒的常见原因; 滑倒、绊倒与踏空为直接原因。对跌倒地点有人认为[ 5] : 老年人的跌倒一半在 家中, 另一半在户外。也有人认为[ 2] : 室外跌倒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室内, 分别为68. 2% 和31. 8%。室内各场所发生跌倒的概率不同, 1/ 3 的跌倒发生在卧室, 其次为门口、洗澡间、厨房、楼梯、书房等[ 9] 。浴室是跌倒最危险的室内场所。常见的危险因素: 过强、过暗的灯光, 光滑的地面, 松脱的毛毯, 地毯的滑动、不适宜的家具及卫生设施, 过道有障碍物, 浴室或楼梯缺少扶手, 沙发过于凹陷或过于松软, 卧室里家具摆放不当, 鞋子、衣裤过长或过大[ 10 ] , 环境中防护设施不足, 如坐便器、浴池边、楼梯无扶手、高危者病床未加用护拦、床铺过高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 11] 。室外跌倒以发生在人行道最多为58. 9%[ 2] 。 1. 3 社会心理因素 独居、独处是跌倒的社会因素。平衡信心和跌倒时的情绪也是影响跌倒的重要心理因素, 害怕跌倒的心理可限制老年人的活动, 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 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 沮丧和焦虑心理可削减老年人对自己、环境和其他人的注意力, 不易发现危险情况, 从而增加跌倒的机会[ 10] 。个性好强不服老、比较固执的老年人, 怕麻烦别人, 喜欢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起居。有时会因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而导致跌倒。在女性中, 由于郁闷而行走慢速的特征, 可作为有效探测老年跌倒的筛选测试条件[ 4] 。 1. 4 疾病与药物因素 影响脑血流、脑供氧使活动受影响的老年常见慢性病如: 心律失常、高血压、脑卒中、血管意外恢复期或后遗症、癫痫、糖尿病、低血压、低血糖等; 或者伴有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如关节病变、骨质增生或疏松、颈椎病、帕金森病等; 包括导致视觉认知降低的白内障等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跌倒。有研究指出[ 3] : 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跌倒的危险越大。跌倒与周围神经病变明显相关。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 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副作用, 也是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这类药物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药、利尿降压药、血管扩张药、治疗非类固醇镇痛消炎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痉挛药、铁剂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 均易引起跌倒[ 1] 。这些药物使反应减退或削弱认知能力, 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 全部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患者心脏受损,心功能低 下,导致心排血量减少,引起患者心悸、疲乏无力、头晕;心血管患者常用药物如抗高血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抗凝血药、缓泻剂等使用,可通过影响神志、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跌倒的风险。如本文合并低钠和消化道出血,患者头晕眼花、疲乏无力症状更加明显,患者跌倒的可能性更加大。 凌晨1~9点之间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发时段,且 集中在床旁:凌晨1~6点人处于睡眠状态,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痉挛,心率较觉醒时慢,血压下降,造成全身血管供血不足引起晕阙、跌倒[2]。本文4例患者刚好发生在此时段,可能因为醒后内急,匆匆起床上厕所,引起TIA,造成跌倒在床边。 2.4 全部患者依从性差:患者固执,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记不住别人的嘱咐;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或麻烦他人帮忙。 2.5 合并其他易引起头晕或行走不便的疾病更易引起跌倒:如本文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发生早上9~10点之间,患者不好意思在同房患者进食时大便,所以上厕所,结果在大便后起来时跌倒在坐厕边。合并股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尝试自己独立行走,但没有告诉护理人员或有他人陪护。 2 跌倒的预防 2. 1 危险评估 关于跌倒危险评估的文献报道不在少数, 但没有找到最有效的、可预见跌倒危险的评估工具[ 6] 。可对老年人进行站立和行走测试[ 12] , 定量测定步态失衡[ 2] , 测试其静态和动态平衡力, 以评估老年人引起跌倒的自身原因。通过止步交谈现象的观察, 平衡功能的测评及跌倒预测指数等[ 13] 多危险因素检查, 筛选易跌倒的高危人群。 2. 2 针对相关因素制定措施 2. 2. 1 不慌不忙防跌倒 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 进行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 减少跌倒的发生。研究表明[ 14] : 增加体力活动, 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有重要作用。活动多的老年人因跌倒引起的麻烦明显低于不活动者。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老年人姿势的稳定性, 延迟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 老年人行动的速度宜慢; 动作的幅度要小。尽量做到注意力集中, 缓慢变换位置, 避免多个动作和复合动作同时进行。对于高危人群, 应随时有人照顾, 以防跌倒。 2. 2. 2 环境合理防跌倒 老年人居室应布局合理、安全。室内有足够的照明, 但避免灯光直射。最好有夜间灯且电源开关容易接触。地面应保持干燥、平坦; 地毯应平整不滑动。楼梯的台阶不宜过高、过陡。家具的选择与摆放应合理, 沙发勿过度松软、凹陷座椅应较高, 使之容易站起。坐便器、浴池、楼梯应有扶手, 坐便器不宜过低。室内物品应放置 有序; 通道应宽敞且无障碍物。鞋子的选择应注意鞋底防滑、大小合适; 衣裤避免过长、过大。 2. 2. 3 社会支持防跌倒 对独居、独处的老年人应提供充分的社区支持和家庭保健服务。过于恐惧会导致再次跌倒。应帮助分析上次跌倒的原因, 找出关键所在, 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宜的预防措施。对于大量饮酒的老年人应多做宣传, 尽量劝阻避免饮酒过量引起跌倒。 2. 2. 4 针对疾病防跌倒 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人, 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驱症状, 掌握发病规律, 及时做好预防措[ 10] 。对于有平衡功能障碍者应在专科医生的协助下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 2. 2. 5 合理用药防跌倒 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人, 劝其未完全清醒勿下床活动, 服用降糖、降压、利尿药的病人, 应遵医嘱服药, 勿乱用药, 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3] 。若发生头晕应确保卧床休息并有家属陪伴[ 15] 。尽可能限制同时使用多种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作为一个公众健康问题, 跌倒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共同障碍, 近年来已知跌倒率的增长导致了许多严重的后果,在美国老年人的死亡70% 与跌倒有关。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 了解引起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 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生活环境, 做好老年人健康, 保健知识宣教, 对于防止老年人跌倒, 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2.2 跌倒知识教育。从调查表看出,较多病人对跌 倒危险因素认知不足,尤其对住院过程中因药物因 素如扩血管药、利尿剂、安眠药等会导致跌倒发生的 认知严重缺乏;对病情变化引起的腹泻、血压升高等 以及环境因素如地面有障碍物、潮湿等与跌倒发生 的相关性不能有效预见,更没有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对此,我们根据病人情况,详细告知个体当前暴露于 跌倒危险因素的状况及跌倒带来的后果,以引起病 人高度重视。 2.3 护患共同制定防跌倒方案。经过与病人本人及 家属充分交流,共同认定目前患者所处的跌倒危险 状况,同时制定防跌倒方案。反复强调病人合理使用 床栏,教会正确固定床脚刹车, 及时放回床尾摇把 手;清理病房及走廊障碍物,保持地面干燥,地面潮湿时暂停行走;穿合适的鞋、衣物;身体虚弱者改变 体位动作宜慢,教会病人采用“3 个半分钟”方法下 床活动即:醒后半分钟再坐起,坐起半分钟再站立, 站位半分钟后行走。 2.4 使用特殊药物防跌倒护理。因我科病人较多使 用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 药、镇静安眠药等,这些药物与跌倒发生具有重要相 关性[1, 5]。为避免药物因素引起跌倒,我们详细向病人 及家属讲解药物本身作用及副作用与跌倒之间的关 系,如对使用降压药、降糖药的病人告知低血压、低 血糖的自我观察及预防处理;使用扩血管药物如硝 酸甘油或硝普钠的病人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要 求病人床上或床旁大小便,强调如厕使用座便器并 有人全程陪同;对使用镇静安眠药的病人使用床档, 起床活动需家人陪伴。 心内科住院病人防跌倒认知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 陶明,肖祖碧,孙全林,田甜,何丽 1 鞋底是否防滑 2 衣着是否和体 3 床尾摇把手是否及时归位 4 地面潮湿、有障碍物时是否暂停行走 5 改变体位、下床活动时是否减慢动作 6 如厕是否有人全程陪伴 跌倒高危因素评估 针对以下病人进行全面评估: 年龄 大于65 岁, 使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 如利尿剂、止痛剂、缓泻剂、镇静安眠药、心血管用药) , 无人照顾的病人, 曾有跌倒病史, 营养不良、虚弱、头晕、步态不稳、平衡感失调, 意识障碍( 失去定向感、躁动混乱等) , 贫血或体位性低血压, 睡眠障碍, 低血糖、视力模糊、颈椎病、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新入院病人、由他科或他院转入的病人。 签署/ 跌倒相关风险知情同意书 防跌倒护理措施内容宣教 责任护士介绍科室环境, 让 病人尽快熟悉病区环境, 少在人员较多的地方走动。呼叫器放置于病人易取的位置, 让病人获取寻求帮助的方法。将使用频率较高的生活用品( 水杯、尿壶等) 放置妥当, 放于病人易取的地方, 避免因卧位时伸手取物而发生坠床。穿合身衣服、大小合适的鞋子, 勿穿滑底鞋, 以免滑倒。病人穿脱袜子、鞋、裤应坐着进行。肢体功能障碍、步态不稳的病人请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病人必要时卧床拉起床栏。夜间请将物品收于柜内, 保持走道宽敞, 打开地灯。清洁工拖地、打扫厕所时不要下地走动, 避免滑倒。如果有水、汤、果汁及易滑液体洒地时, 不要下地。服用高血压药、降糖药、利尿药、止痛药、缓泻药、镇静安眠药、心血管等药物后应及时上床休息, 需要时请寻求帮助, 不要轻易下床, 以免因头晕、步态不稳而跌倒。卧位病人请注意做到/ 3 个半分 钟0 : 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 在床上躺半分钟; 两腿下垂在床沿再坐半分钟; 站立半分钟后再行走。需要训练时, 请不要行走过长时间及路程。外出检查使用平车或轮椅时, 床轮制动, 必要时使用安全带及上床栏。步态不稳的病人外出检查时须由家属及护送员陪同。走楼梯时, 要有扶手, 并有方便的照明开关。浴室、洗手间、厕座应有稳固的扶手方便进出。注意高危险地点的防护: 床边、厕所、洗脸池边、走廊及人员较多的地方。请陪同人员不要与病人同睡一张床, 避免病人坠床 1.3 原因分析 跌倒是老年住院患者比较常见的安全问题, 跌倒的因素包括如下原因。 1.3.1 环境因素 病区内的环境因素是引起患者跌倒甚至损 伤的重要因素。由于老年患者的各项功能逐渐下降,环境所 起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老年患者行动不便,对所处环境不 熟悉,环境光线差或者过于刺激,病床的高度不符合患者状 况,病房地面状况差,地面湿滑,缺少把扶及呼叫等设备, 座椅不稳等各项因素都可能引起老年患者出现跌倒。 1.3.2 生理因素 心内科老年患者年龄偏大,各项器官的生 理机能出现退行性变化,所以老年患者的反应迟钝,再加上 平衡能力的下降,导致跌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临床 研究表明,老年女性患者的跌倒几率是男性患者的2 倍,这 是由于女性患者绝经后的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出现骨质疏 松及代偿性骨质增生,极易引起患者跌倒[3]。 1.3.3 药物因素 心内科老年患者经常服用药物,包括各种 控制血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强心利尿 药物等,有许多药物可影响老年患者的神志状况、精神、听 视觉、身体平衡等,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风险。据研究表明, 老年人的跌倒等危险状况与直立性高血压、饭后低血压、药 物相关性低血压密切相关,控制血压的老年患者发生低血压 的几率是健康人的2 倍[4]。 1.3.4 病理因素 心内科老年患者的平衡能力较差,骨质疏 松,感知觉能力下降,对外界反应的应激能力降低,容易发 生跌倒骨折;心血管老年患者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会在夜间增 强,夜间变换体位或起床时可能引起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 使患者跌倒[5]。 1.3.5 其他因素 老年患者在排便时用力或长时间卧床改变 体位,可能引起一过性脑缺血,使患者跌倒;部分老年患者 自理能力较差,无陪护人员护理极易发生跌倒。 1.4 护理对策 1.4.1 利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进行有效评估,对 于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10 分,进行登记并书写护理记录, 在患者一览表、床尾设立防跌倒警示标识,加强宣教及管理, 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 1.4.2 安全的环境 介绍病室环境,在走廊及厕所、浴室设 置把手,厕所安装垂直扶手取代水平扶手或使用坐式马桶更 为安全。将患者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得的地方。病房 内及患者出入场所光线应保证充足,且有夜间照明设施;地 面保持清洁干燥,防滑无积水,患者活动场所避免放置危险 障碍物;病床的高度符合患者的状况,适合老年人的起居, 可安装防护栏,要固定好床脚刹车;病房内容易出现积水的 地方放置防滑垫,并设置提示标志。 1.4.3 疾病宣教 针对患者疾病,告知可能会跌到的危险, 如病态窦房结终合征、颈椎病等。让患者了解该疾病会引起__跌倒的危险。向生活无法自理患者的家属陪护加强安全教育, 协助患者生活。 1.4.4 药物指导 特别是镇静催眠、抗忧郁、抗心律失常、 血管扩张、利尿、降糖、降压等药物,易引起跌倒,指导患 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并注意用药后心率、血 压、血糖等情况。 1.4.5 活动指导 患者在活动、锻炼时,应有人陪伴。改变体位欲活动时应遵守“三步曲”,即平卧30 s →双腿下垂30 s →行走,或者醒后30 s 再起床,起床后30 s 再站立,站立后30 s 再行走。长时间休息后应缓慢活动,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排便后缓慢站立等。出现头晕、双眼发黑、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等,立即原地坐下或靠墙,呼叫他人帮助。 注意用药 合理用药,合理安排补液的顺序,心血管疾病许多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尽量避免此类药物的联合应用,防止产生协同效应[3]。 重视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每天根据本组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指导宣教。及时收集资料发现病情变化,对患者潜在的并发症要防范于未然,制定个性化的防跌倒护理对策。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如何处理。对使用扩血管药物、利尿剂、降压药等患者,要重点指导此类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指导如何防止头昏、体位性低血压,床上大小便,起床分三步骤坐起-两腿下垂-站立,专人陪护,对特殊药物要有醒目警示标志及挂控制滴速牌,将相关的含义告知患者及家属使之引起重视,提高自我防范。 科别______床号______姓名_________年龄____性别___ 住院号________诊断________入院日期__________ 危险因子( 可多选) 计分 意识障碍 1 视力障碍( 单盲、双盲、弱视、白内障、复视) 1 沟通障碍 1 活动障碍或肢体偏瘫 3 体能虚弱( 生活部分自理,白天过半时间要卧床或坐椅) 3 头晕、眩晕、体位性低血压 2 使用以下药物: 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抗惊 厥抗癫痫药、麻醉止痛药等 1 住院时无家人或他人陪护 1 最近1 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经历 1 年龄≥65 岁 1 评估者签名: 评分6 分以上的,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防跌倒沟通并签字,指导正确使用床护栏, 24 h 陪护 加强护理人员防患者跌倒安全管理:病房家具摆设的安全 管理,包括:①所有病床摇手用后立即收起来,保持与病床同一水平,以免撞到任何人;②病区内患者活动场所保持干燥、平坦,弄湿地方及时拖干净,洗手间放防滑垫;③病室内配有床头灯,光线合适,病床高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病床高度;④病房走廊加栏杆扶手,洗手间在患者及得到的位置加扶手,以方便患者站立扶行。 3.2 提高护理人员防患者跌倒安全管理意识:①利用大交班后约10 min时间,对夜班是否做到安全管理做出评价,以便大家互相提醒,互相学习;②护长不定期组织学习有关知识,可以是提问、病例讨论、文件学习等形式,以使护士工作中时刻保持防跌倒安全意识;③护长或护理负责人每天下班前巡视患者,对有可能发生跌倒的患者进行评估并指导护士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3.3 强化患者防跌倒安全教育:①当班护士教育患者不要在清洁工刚拖完地就马上下床;②教育患者如果病情不允许下床,应该听从医护人员的劝告,绝对卧床,由护理人员帮助一切生活护理;③把患者病情和不能下床的原因和采取的护理措施告知家属,并请家属在“防跌倒告知书”上签名,让家属心中有数;④如患者不听从护理人员劝告,坚持下床,应立即与家属联系说明情况并让家属陪护。 3.4 防患者跌倒的安全措施落实:①入院时主管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和症状,评估后须绝对卧床休息的,要在患者床头挂爱心提醒牌,并告知患者,每班交班,每次巡房提醒患者。对于“不服老”或“不愿麻烦别人”的患者要与家属一同不厌其烦做说服工作,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②正确上护栏,教育患者和家属不能随便下护栏。如患者坚持下护栏,要用较坚固的物件固定护栏,必要时约束带约束双上肢;③把呼叫铃放在患者易及处。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并要随时呼叫护理人员帮忙。护理人员加强巡视,主动关心患者了解患者需要,及时解决,特别凌晨1~9点时段;④教育患者醒后不要马上下床,要躺在床上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立,站立30 s后再行走[3];⑤教育行动不便患者不要单独行走,要有他人帮助。晚间尽量不要上厕所,在床上大小便。心血管病患者由于疾病原因、用药原因以及自身年老各器官衰退等各种内因和外因造成患者容易跌倒的几率较多,所以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对患者安全教育,动态观察患者,随时做好预防 患者跌倒措施,有助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__ 加强日常生活的宣教 ① 物品摆放有序,放于容易触及处,以便随时取用;通道无障碍物。着鞋应合适,最好穿胶质底或布底鞋。衣裤避免过大过长。②移动或换乘动作时不要太急,应缓慢进行,不要在老年患者行走时突然召唤而分散其注意力,他人也不要在老年患者面前或身边擦过。③对勉强能站立和行走的患者要特别注意,禁止在无人扶持的情况下站立行走。④告诉老年患者在大便起身、上下床、夜间小便、低头弯腰拾物等动作时一定要慢、稳,以免发生意外。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建议夜间在床边放置一小便器就近小便,减少因多次到卫生间小便而跌倒的可能。注意做好日常的保护,行动时尽可能从容,避免做事匆匆。 跌倒护理工作指引 操作流程 要点说明 评估对象 评估方法及记录 跌倒风险的护理 1、所有患者入院或由其他科室或外院转入时,在进行首次护理评估时,必须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跌倒风险。 2、要特别注意以下具有跌倒的高危患者:(1)肢体无力、行动不便者;(2)步态不稳者;(3)身体虚弱、头晕、眩晕、贫血、血压不稳者;(4)意识/精神障碍者;(5)精神状态差、注意力无法集中、失眠者;(6)使用毒性、麻醉、精神类药物者;(7)婴幼儿、≥65岁、视力不佳者等;(8)服用特殊药物(降压药等)、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内)、临床以晕厥和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9)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的患者;(10)病房或洗漱间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11)患者所穿鞋底滑跌等。 1、所有患者入院或由其他科室及外院转入时,必须按照我院下发的《跌倒评估及护理工作指引单》及《跌倒评估及相应护理对策工作指引》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 2、首次评分结果记入首次护理评估记录中。有跌倒护理措施的,要体现在“护理记录单”的空白项。 1、不存在跌倒风险(跌倒风险评估总分≤24分或住院期间未发生跌倒者):暂不需要持续评 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神状态、用药性质等进行动态评估,并做好安全宣教工作。 2、存在跌倒风险(跌倒风险评估总分≥45分的高危患者): ① 入院告知患者/家属/陪护病区环境及安全设施,指导使用呼叫铃; ② 给予患者合身衣物,勿穿滑底鞋,指导患者穿脱袜子、鞋、裤子应坐着进行。 ③ 24小时留陪人,加强重点患者的巡视和照顾; ④ 在患者床头悬挂“防跌倒”警示牌、佩戴手腕带进行识别; ⑤ 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风险评估结果,拟采取的措施及配合要点,做好患者/家属安全预防宣教工作; ⑥ 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安全的病区环境及医护工作程序,评估患者现用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⑦ 首次评估后每天评估一次跌倒,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预防跌倒措施,并记录在护理记 录单上; ⑧ 将患者列入交接班重点,班班交接。 3、跌倒风险评分≥24分、≤45分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评估。 1、护士立即赶到现场,通知医生,如病情允许,使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将患者抬移到病床,测量生命体征。 2、协助医生查看患者受伤情况,判断病情,皮肤有无擦伤及骨折,配合相应的抢救或处理。 3、护士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 4、增强安全防范措施:根据患者病情、用药性质、精神状态、输液情况、病区环境、现存的安全隐患等因素,有针对性的落实及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避免跌倒事件再次发生。 5、询问患者跌倒经过,据实记录事件发生情况。 6、通知家属,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7、做好交接班。 发生跌倒处理流程 跌倒护理工作指引 1、所有患者入院或由其他科室或外院转入时,在进行首次 护理评估时,必须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跌倒风险。 2、要特别注意以下具有跌倒的高危患者:(1)肢体无力、行动不 便者;(2)步态不稳者;(3)身体虚弱、头晕、眩晕、贫血、血压不稳者;(4)意识/精神障碍者;(5)精神状态差、注意力无法集中、失眠者;(6)使用毒性、麻醉、精神类药物者;(7)婴幼儿、≥65岁、视力不佳者等;(8)服用特殊药物(降压药等)、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内)、临床以晕厥和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9)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的患者;(10)病房或洗漱间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11)患者所穿鞋底滑跌等。 评估对象 评估方法及记录 1、所有患者入院或由其他科室及外院转入时,必须按照我院下发的《跌倒评估及护理工作指引单》及《跌倒评估及相应护理对策工作指引》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 2、首次评分结果记入首次护理评估记录中。有跌倒护理措施的,要体现在“护理记录单”的空白项。 1、不存在跌倒风险(跌倒风险评估总分≤24分或住院期间未发生跌倒者):暂不需要持续评 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神状态、用药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60d3df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