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并注意规避教学内容不突出、学生依赖和痴迷网络、缺乏思维和价值观扭曲等问题。 标签: 小学;信息技术;整合;模式;规避问题 信息技术即是通过多样的信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下载、共享以及配置。而对于小学教育来说,信息技术主要可以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即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性、多样性以及便捷性,辅助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方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改善教学的效果,提升其价值。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及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一、目前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1、目标模糊化,教学缺乏导向 任何科目教学都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这就需要一些科学的引导过程,而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而言,恰好是体现出引导的地位。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看似丰富多彩,实际却偏离的教学的主题,也导致教学的目标模糊化,最终适则其反,难以达到教学的效果。 2、忽视自主性,学习趋于被动 自主学习的理念并不是一个新的理念,我国教育一直都在提倡自主学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学习过程过于被动。而一些教师在引入信息技术后,依然是采用大量渲染的手段,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依然无法体现自主性,也无法有效利用小学学生的活泼特点。 3、存在依赖性,教学缺乏思考 信息技术的滥用会让教师过于依赖这种科学的手段,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课堂教学的思考,长期以往很容易导致依赖性的产生,也让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始终都将信息技术加入其中,对于教学效果提升并无太大的益处,也让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且乏味。[1] 4、课程内容新颖,教学设备落后 课本上层出不同的新颖内容,形式上让学生开拓眼界,但实质上学生并没有获得很多直观上的感受。现有小学课堂,多媒体和粉笔,是老师传达知识的主要媒介,因此信息技术也不是我们所谓的多媒体。如果长期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教 学设备,这也就导致学生获取信息的局限性。 二、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分类 1、“双主”的模式 所谓的“双主”,就是主导以及主体,主要是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双主模式的开展流程为:教师首先设定相关的教学方案,然后以多媒体作为媒介,向学生普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或者小组协作完成教学的目标;最后教师评估学习的效果,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改变。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证两点原则,即其一,教师不能完全放弃自身对教学的主导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方法的导向,例如学习问题的指导,学习方向的提供以及学习效果的总结;其二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地位价值,即教学不能一味的采取“灌输”教学,而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探究的模式 探究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主题以及问题作为目标,鼓励学生主动的、高效的开展学习过程。而探究的模式的开展流程为: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提出教学的自主学习的主题或者方向,同时制定多媒体的教学方案,并且对于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调整,体现主动性、研究性以及合作性的三种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普及目前的主要知识点,同时让学生将此作为方向进行自主交流,合作学习,深刻探讨等科学学习流程,最后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误区以及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开展原则为教师需要把控学生学习的大致方向,在不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2] 3、合作的模式 合作模式,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通过完整的合作关系体现,保证教学的有益循环。其教学流程为教师根据教学主题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同时让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查询并下载相关的材料,然后以网络作为有效媒介,与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沟通,同时可以提交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整个班级,让学生互相组合,完成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这类教学模式的开展原则主要基于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有自主的意识,在保证相应的课堂纪律基础上开展,从而能够加强自身对于问题的应对和解决能力。[3] 三、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规避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突出 小学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有:电脑绘图,文字处理,PPT制作,网页制作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105c94e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