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1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城市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结果,可以由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影响。 1.1 城市的初期形成过程 城市要形成,第一步是选择定居点。在地理上,四大古代文明无不发源于河岸附近。充沛的水资源是维持生存的必备物品,同时也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带来了长久定居的可能性。人们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建造自己的定居点,苏美尔人及古印度人都运用泥砖构造起了一间间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屋。另外肥沃的泥土可以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的收获提高了人民的生存率,反作用于收成的增加。到达一定阶段以后,一些幸运的农民开始获得剩余的农产品,并用以交换生活必需物品。一些农民转型到商业开始发展,积累更多的财富,脱离了原来贫困的生活。因为商品的多样化和充足的数量,人们不断被吸引而聚集在一处。人群密度逐渐增加,剩余产品需要分配,商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些规则,阶级开始分化,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和统治者。村庄逐渐发展成为城镇,再进而发展成为城市。 1.2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宗教信仰同样是一大影响要素,它与王权一起影响着初期的城市形成。因为人们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神鬼之说逐渐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神被看作是最高权力的代表,人们建造神庙神袛来供奉诸神。所建神庙是人们拜神的地方也是管理中心。苏美尔将神在人间的代表称作恩,紧急情况时任命某人为卢伽尔做决策,久而久之卢伽尔成为一个城市的国王;埃及的国王是法老,其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化身。统治者运用他的权力与威慑管理着一座城市,将人民及财富聚集到了一处。 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影响深刻。古希腊时期,民主政治时代到来。民主理念体现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同样体现在整齐与和谐的城市规划模式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伊帕达姆斯模式。希腊在公元前146年最终在战争中投降于纪律严明,高度军国主义化的罗马。罗马人民是野蛮的,军兵们运用定位法建造起了一座座营寨城,在伊帕达姆斯模式的基础上他们较古希腊相比,建造了更加规则和实用的建筑。 商业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必要因素,城市兴于此也败于此。四大文明古埃及古 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印度河流域文明因不胜洪水的烦扰,其城市文明逐渐衰败直至消失,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乌尔因此失去了这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慢慢地走向了覆灭。古埃及文明末期,气候恶劣导致农民们农产品减少,经济情况极度恶劣,城市实力走下坡路,最终被亚拉山大帝通过武力降服。10世纪以前欧洲饱受战争暴乱,国际贸易颓败,经济情况糟糕,欧洲人民重新建造起防御工事,因战争而感到恐慌的人民们集中到城墙内以寻求保护,由此集市贸易在人们的需求之下诞生,经济开始好转。11世纪以后200年的时间里,气候变得适合耕种,人们开始有剩余产品,且这个时候方便储藏和交易的货币普及,世界贸易范围扩大。欧洲各城市的建筑业和商业蓬勃发展,科技也不甘落后。 2 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第一,城市与乡村的产业结构不同。第一产业是乡村的主导产业,第二、第三产业较城市来说发展较为薄弱。 第二,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差异巨大。乡镇的经济来源渠道单一,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较小,而且乡民们的经济收入也较少,人民的生活方式较为单一。 第三,城市与乡村的人口密度不同。城市里有丰富的娱乐活动,可以充盈人们的生活,还有较多的工作机会,从有城市这个概念以来,城市便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因而城市人口密度较乡村的大。第三,在土地利用方面,城市的功能分区明显,而乡村的则较不明确。 第四,在推广新科技方面,乡村较城市慢。一些高新科技要投放到乡村中进行发展,其周期是城市的几倍,有时候甚至没有。比如从前几年开始火爆的共享单车及扫码付款,共享单车基本只推广到一二三四线城市,而扫码付款现已基本全面普及。 3 理解“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发展战略 当今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达到极限,城乡差异巨大。在此背景下,要开始实现乡村振兴,实现经济振兴,就需从乡村的核心产业即农业下手。其具体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目前城乡发展的差别限制了要素之间的流动,虽说城乡之间的交通和通讯等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差异依然存在,为消除这种影响,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是十分必要的。新型城镇化最根本作用在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不单单取消二元户籍制度,还应该促进城乡产业的转换升级和协调发展,不使城市下岗人员增加,同时使农民真正地进入城市成为市民。新型城镇化的成功必然带来真正的乡村振兴,也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141165e08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