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 作者:刘广通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3年第09期 地理学科涉及范围广泛,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应注意多搜集关于地理方面的趣味知识,把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中学地理教材中对于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作了讲解,分别谈到了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科技、宗教等。每一座城市的形成其影响因素往往比较复杂,但主导因素一般是确定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形成,虽然看似君王的随手指点而定,实则也有众多大巨与风水先生的论证,非属偶然。 我国的七大古都在古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们也对这些城市的形成从专业的角度作了各种探索。对于中学地理学习,我们也作相应的思考。现以三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为例进行简析,以资教学。 一、唐长安城——地形为区位主导因素 西安(史称长安)位于陕西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据史料,公元581年2月,杨坚受禅代周称帝,国号大隋。因为杨坚的历史原因,隋朝新主仍把长安定为首都。这座经历繁华、萧瑟、和平、战争,历经780年之久的旧都城,已经不能适应新王朝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汉长安城久经风雨,多数建筑物已老化,特别是在供水、排水问题上更为严峻,排水不通造成生活用水受污染,严重影响了民生;其二从地理位置分析,汉长安城北边是渭水,渭河水势凶猛,经常南北摆动,处于渭河边上的长安城随时可能被淹没。所以杨坚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另盖一座新城。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的主持下,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以“大兴”命名此城。隋炀帝继位后,开凿运河连接大兴和扬州。大业九年(613年),动用十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 李渊攻大兴城建立唐朝,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改大兴宫为太极宫。因太极宫地势较低,而长安城盛夏气温很高,异常燠热,使得住在太极宫有“湫湿”。李世民选定在长安城北禁苑中的龙首原高地建造大明宫。 唐代长安城,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发展速度都相当惊人。这种速度发展到了盛唐年间,已使长安城跃身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当时的长安城拥有人口50万。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唐长安城的修建与地形关系最为密切,龙首原地势高,较平坦且开阔,可消夏暑之苦,避渭河泛滥之险,增皇家居高之盛气,且为后来的都城发展留有了空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洛阳——交通为区位主导因素 洛阳地处河南西部的交通枢纽地段,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洛阳市隶属于河南省,在河南西部,地处东经111.8'~112.59',北纬33.35'~35.05',位于亚欧大陆桥的东段、黄河中游,黄河横跨其间,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2℃,年降雨量为546毫米。东边与郑州相接,西边与三门峡相邻,北跨黄河和焦作相接,南边接连平顶山和南阳。东到最西约179千米, 南到最北约168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山川交错复杂,其中平原占13.8%,丘陵占40.73%,山区占45.51%。洛阳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西周初期,建立第一个大交通网——隋唐大运河,运河上船船相接,倒影浮于水面。中心位于洛阳,道路宽广无远不达;从洛阳东达于海,西到关陇,南下苏杭,形成东端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车水马龙,接踵而至。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洛阳以其优越的交通位置,独占了形成与发展的先机,出现了民众物丰的盛况。 三、开封——河流为区位主导因素 在宋徽宗后期,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尤其在东京开封,是经济繁荣的最典型体现。开封是五代梁、晋、汉、周的都城,到了唐末被称为汴州。到了北宋统一时,开封仍被选为都城,亦称为汴京或东京。东西穿城而过的汴河东流至泗州(今江苏盱眙),汇入淮河,是开封赖以建都的生命线,也是东南物资漕运东京的大动脉。由于汴河沿线往来舟船、客商络绎不绝,临河自然形成为数众多的交易场所,称为“河市”,最繁华的河市应属东京河段。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开封的形成有其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但汴河的交通功能与供水功能却是其主导因素。 (责任编辑 陈剑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6112e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