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之——“智”与“慧”的区别 撰稿:成宇 有一句歌词唱的是“给我一双慧眼吧”,这句歌词,表达了人们对于智慧的渴望。但是,您是否想过“慧”的近义词是“智”,为什么不说“智眼”而用“慧眼”呢?同样“慧根”“慧心”也不能说成“智根”“智心”。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得从这两个字的字义入手,“智”与“慧”虽然是近义词,但是它们的字义还是有一些差别的,至少在它们的造字本义上是有区别的,因此,两个字不能同位置换。 在甲骨文中,“智”这个字的左右两边分别是当武器讲的“干”和当弓箭讲的“矢”,有弓箭与武器当然和战争有关,中间的“口”表示谈论,因此,“智”的造字本义应该是“谈论作战的谋略”,在此基础上,“智”又渐渐衍生出“聪明”“机敏”等形容此词义和“谋略”“经验”“思想”等名词词义,可以组成“机智”“智谋”“智能”“智商”“智者”等词。 展开剩余67% 在金文中,“慧”的上面是“彗”,是拿着扫帚清扫的意思;下面是“心”,是清扫的对象;因此,“慧”的造字本义是拂去俗尘,清心净虑,洞察真相,明心见性。在此基础上,“慧”又引申出思想能抵达事物本质的,彻悟的,行事有道的意思。由此可见,“慧”不是一般的反应机敏的“小聪明”,而是能洞察事物的本源、直抵人性的“大智慧”,正如贾谊《贾子道术》所言“亟见窕察谓之慧”。 精通行军作战为“智” ,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 ;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智”可以通过历练而获得,“慧”非内心澄明者所不能及,而内心的澄明需要修为,“修为”不是简单地历练所能达到的,而是需要扫除内心的污秽才有可能期冀的境界,修为是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道德、涵养、造诣等,是个人软实力。在佛教、道教中指通过修炼之后所达到的境界。“慧”是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是舍生取义的忘我精神,是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佛家把它称之为“慧根”。 慧根一词来源于梵语prajn~a^-indriya。佛家认为:观达真理,称为慧;慧具有照破一切、生出善法之能力,可成就一切功德,以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199a6d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