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经典_感想随笔

时间:2022-04-26 06:31: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敬畏经典_感想随笔



罗素娟

小时候,我在外祖父的身边长大。当时,家中陈设简陋,唯有一柜子的书特别多。师范毕业那年,外祖父去世。我从书柜里取出他生前最常读的两本《古文观止》。扉页上,外祖父写下了“敬畏文墨”四字。当时,我并不懂“敬畏”的内涵,更不明白文墨何须敬畏。

尽管已有多个版本的《古文观止》收藏在我的书柜中,但这两本却一直放在床头。慢慢地,书页已发黄,我在与她的朝夕相伴中,细细抚摸着岁月洗练后的浓墨重彩,淡墨飘香,对“敬畏文墨”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大道至简

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对学生常有“恨铁不成钢”之意。平日里我阅读不倦,只盼能求得良方,解决教育的诸多问题。读得多了,才发现方法万千,各据其理,愈读愈茫然不知所措。

我保留着读经典古文的习惯。“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柳宗元的《种树郭橐

1 3


驼传》是少年时期就熟读的,如今身为教师的我再次诵读,却引起了新的思考:文章虽说“以子之道,移之官理”,最后“得养人术”。但是,若以子之道,移之教理,得育人之术,也未尝不可。朱熹曾说:“读书,须要虚心涵泳,切己省察。”自此,我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顺木之天”,尊重和顺应儿童的天性。越是这样,越少有遗憾,多得欣慰。这让我愈来愈体会到经典文学中包含着“大道至简”的精髓。

大道至真

没有哪个年代变化得如此之快,可我们却比任何年代的人都更需要经典文学的滋养。走在成长之路上,对工作,有过焦虑;对感情,有过挣扎;对未来,有过彷徨——莫若禅师六祖慧能所言: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每每这时,我就不断摩挲和咀嚼外祖父留下来的《古文观止》。祖辈们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的朴素情怀如淡淡菊香,至真至纯。

诸多文章中,我最爱陶渊明的作品。“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是心存高远的年少志气;“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不卑不亢的凛然正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巍然独立的出尘傲气;“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是物我两忘的浩然大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大彻大悟之后的平心静气。

2 3


大道至美

余秋雨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最美的雕塑和建筑。”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阅读经典应是我们坚定的生活方式——读那些永恒的书,做一个纯粹的人。唯其如此,站立在讲台上的我们,才有底气和资格,才有魅力去影响学生。为此,我作小诗一首——《读中华经典》:胸怀百首诗和赋,手捧一卷古与今。论语清香伴茶品,红楼长歌对月吟。诚勤终将仁义探,博雅岂能空口凭?破书万卷犹未倦,千古风流自在心。

而今,我似乎慢慢地理解了外祖父在饱受文革迫害之后又急急地去买《古文观止》时的心情;也慢慢地体会到他在扉页上写下“敬畏文墨”时那种将经典文学视若神明的虔诚。这一切,岂是我辈一支拙笔能说得清,道得明?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经典文学面前,在祖先留下的宝藏面前,我恭敬地写下——敬畏经典。

(作者单位:长沙市麓谷中心小学)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01ef52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