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名词解释

时间:2022-12-10 02:24: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word

一、名词解释 1第四纪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质现象以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学科。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早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与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第四纪时期的沉积物、地层、生物、气候、冰川、构造运动和地壳开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环境学:研究第四纪里地球地质环境的开展演变机理和规律性,进而探讨未来的科学,称为第四纪地质环境学,或第四纪地质学。

应用第四纪地质:是通过对第四纪根本问题进展定量定性的综合研究,从而建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而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可靠的实施方案或者方法论的一门应用学科。

2、新构造运动:即晚新生代新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一般认为包括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发生于新第三纪-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是新构造运动的结果。指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第四纪与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物变形等方面。

活动构造:属于新构造的X畴,或者说是新构造的一个分支,这个概念是在研究地震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般认为,活动构造是指晚更新时100-120kaB.P.以来一直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活动的各种构造,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与他们所围限的地壳的岩石圈块体。 5、裂变径迹鉴定法:

614C测年方法:14C 是碳同位素的一种,具放射性,半衰期为5730a,自然界含碳物质中14C含量与周围处于动态平衡〔一方面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不断衰变〕。有一定初始14C 浓度的地质样品,在停止14C交换后,样品中的14C继续衰变,引起14C 浓度下降。因而,测出与大气发生过交换平衡的含碳物质中14C的含量,即可计算出该样品与外界停止14C交换后所经历的年代。

10、氨基酸测温方法:活着的生命物质中发现的氨基酸表现为L-型,D-型几乎为零。L-型左旋,D-型右旋。L-型天然蛋白氨基酸随着温度的升高,将由L-型转变为D-型,这种转化直至达到平衡时才完毕,并最终形成等量的D-型和L-型氨基酸的混合物,从而失去其旋光性,称此为外消旋作用。但氨基酸的外消旋反响速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埋藏时间。因此,根据这一函数关系,只要测出氨基酸的DL比值,可推算出样品的地质年龄与其古温度。

11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即地球上气候显著变冷时期,导致冰川扩展和气候带迁移。 12间冰期:是指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乃两个冰期之间的显著温暖时期,引起冰川退缩,气候带迁移。

13冰阶:是冰期阶段中冰川发育、气候更为寒冷的阶段,乃冰期或间冰期的次一级变冷时期。又称副冰期。

14间冰阶:是冰期中相对温暖冰川退缩的阶段。乃冰期或间冰期中次一级温暖期。

15阿尔卑斯冰期模式的建立:根据阿尔卑斯山外围的新、老两条冰碛带与其上的黄土,加以追索,确定了该山区的四种不同风化程度和地貌部位的砾石层(老砾石层,新砾石层,高阶地砾石层和低阶地砾石层)为四期冰碛和冰水层。按照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确定了先后次序,定出四次冰川作用期。由老到新取名为昆兹、民德、里士、玉木(附近的四条小河名)冰期和它们之间的三个间冰期。又按各期冰碛物X围,相应雪线高度和被切割谷地横断面积的相对大小确定了各期冰川的相对规模和各间冰期的时间长短。

16、末次冰期:习惯上,将更新世后半期(绝对年龄为75kaB.P.11 kaB.P.)的相对寒冷期,称为末次冰期,相当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曲线第234号。

17、末次间冰期:习惯上,将更新世前半期(125-75KaB.P.)的相对温暖期,称为末次间冰期,相当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曲线第5号。黄土磁性地层序列的S1

18、晚冰期〔冰消期〕人们把15~11KaB.P.冰盖消融的时期称为冰消期,因为这时刚脱离盛冰期,气候仍然较为寒冷,如此又把冰消期称为晚冰期。

19、冰后期:晚冰期之后,包括今天在内,尚未出现下一个冰期的一段类似间冰期的气候,称冰后期,它

1 / 3


word

与晚冰期的界限为11(10.5) kaB.P.

20、盛冰期:玉木第二冰阶〔最末次冰期〕,相当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曲线的第2号谷,绝对年龄为2.3-1.1万年BP

21米兰科维奇天文理论当太阳辐射稳定〔太阳常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行星对地球的摄动作用,引起作为流体的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地球的轨道三参数〔偏心率、黄赤交角和岁差〕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它们的变化均会导致地球承受太阳辐射的季节和地区分布的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冷暖变化。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可能是第四纪环境周期性变化的驱动力。 22、文化期:含有人类文化遗存的地层叫文化层,与一定的地区文化遗址特征相对应的时代。 文化层:是指含有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村社遗址等古人类活动遗存的沉积层

23、二元相:常见的典型冲积物明显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较粗的河床相冲积物,上层为较细的河漫滩相冲积物,上下两层组成河流沉积物的二元结构。

4、层型:俗称标准剖面或典型剖面,它是划分过的地层,可以当作“标准化石〞到其它地区比照使用。标准地层剖面俗名典型剖面,又称层型。

25黄土:风成的黄色粉砂,是经过风力搬运而沉积的未经扰动具有特殊性质〔富碳酸钙、大空隙、无层理和遇水易崩解〕的黄色粉砂土。

黄土旋回:黄土堆积时气候波动,发生屡次暖湿、冷湿和干湿的交替。

26、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而发生的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过程成为风化作用。

27、岩石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改变岩石物理化学状态而不一定侵蚀或搬运其产物的一些过程 28、古土壤:过去自然景观下发育的土壤称为古土壤。被埋藏的古壤称为埋藏古壤。裸露于地表的古土壤称为剩余土壤。

29、大西洋期:又称温度最适宜期,时间为7.5-5kaB.P.,气候温暖湿润,这个时期也是全新世最大的海侵期。平均气温较现在高2℃,降水量变多,雪线普遍上升,欧洲和地中海发生海侵。 30地貌学:研究地球外表各种地形的形态特征、成因和开展的科学 31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称为残积物

32风化壳:由残积物所组成的覆于地壳外表的外壳。厚度一般为数厘米至数十米。

33地滑作用:斜坡上的岩石或松散沉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叫做地滑作用

34河流阶地:位于一般洪水位以上,古河谷所构成的沿河平台。

阶地一般多保存在河流的凸岸〔凹岸主要是侵蚀作用,凸岸承受沉积作用〕

35岩溶: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展的一种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剥蚀为辅的地质作用与其所产生各种现象的总称。地下水在形成岩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重要。

36海岸带:浪基面以上,海洋与陆地两类营力共同作用的地形,因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带。 37海滨带:由现代海岸带、上升海岸带和下降海岸带所组成的一个古代的和现代的波浪作用地带 38冰川:陆地外表大规模缓慢运动的冰体。

39冰碛物: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屑,进入冰体后,随着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的碎屑物称为冰碛物。

40、季候泥:在冰川前缘洼地由冰水注入湖泊所形成的纹层状沉积叫季候泥,也叫纹泥。

41风力地貌:由风的侵蚀和堆积形成的地貌。风力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风积物:砂、粉砂、黄土 42风砂流:由于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因而出现气压差和空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而产生风。风将地表砂粒吹离地面,随气流运动形成风砂流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1c40d3df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