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朱 璐 授课班级:高一(14)班 日期:2012年 11月 15日 第三单元 山水游记类散文 第8课 兰亭集序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关键文言词汇10个不等;王羲之简况。 2、过程与方法:知人论世;反复阅(诵)读体味法,文句疏通法,课内引导学生疏通文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自然之美,交友之乐,确立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把握文中三次“俯仰”所流露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各位评委老师的教案。 2、歌曲《兰亭序》、PPT翻页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以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导入 2、展示故宫博物科院收藏的临摹本《兰亭集序》 二、文学常识 1、简介:王羲之其人 2、知人:羲之其事(《晋书·王羲之传》) 坦腹东床、羲之与鹅 1、通过第一手文献让学生自己品读思考。 明确 思考:一、为何选中王羲之?二、鹅象征了王羲之怎样的品性? 1 3、论世:时代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4、文体:序与跋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 2.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乃人生之之至乐。第一段也说,“信可乐也”,那么乐从何来? 明确: 良辰,美景,佳处,乐事 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名流知音相聚,乐之一;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山清水秀,环境清幽,乐之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三、初读全文,整体感知,划分层次 一(1、2)记兰亭集会盛况 乐 二(3)抒对人生的思考 痛 三(4)简述写作缘由 悲 四、文本研读 1.找同学读第一、二自然段:分析乐之因 明确: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2.第一二段到第三段的过渡 “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宗白华 3.作者在第三段最后说:岂不痛哉,那么请同学们合作探究,作者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人生苦短之痛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死难测之痛 二;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乐之三; 畅抒胸怀,心旷神怡,乐之四; 身为官宦的作者在此良辰美景之中,既无丝竹之乱耳,更无案牍之劳形,怎能不乐? 生生互动 二、 1、1)第二段的感情基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 明确:由乐转“痛”(岂不痛哉)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2df240f46527d3240ce0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