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只有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 国传统文化的真貌。然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精髓问题,学术界也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有些论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只取其一而不取其二,忽视了 传统文化是一与多的统一,这就难免陷入以偏概 全、挂一漏万的境地。这种情况之所以存在,究其 原因,一是由于对何为“精髓”存在理解上的歧 义,二是因为有些论者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各 自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以宏论。究竟应该本着怎 样的学理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精髓问题,传统文 化的精髓具有怎样的内涵,传统文化的精髓到底 包含哪些方面的具体内容,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 们进一步探究。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对传统文化的 精髓把握不准不全,势必影响到现实生活实践中 对传统文化的吸收、继承、弘扬与发展。因此,本文撒开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流派之争不谈,仅对传统文化精髓之理解及其内涵进行概述,以期抛砖引玉。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拥有 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其核心内容为“尊 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因此,中国传统 文化首先具备着育人的功能。正是因为这样,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我国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中学语 文课增加诗词的比重;继续完善中华民族始祖的 祭典活动;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 民族节庆的作用。可见国家已经有意识地开始重 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国人的视线又一次聚焦到 “回归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上来。在社会实 践中,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商业等行业应 用于经营管理中。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 化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首先,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必须奉行科学 健康的“扬弃”态度。对积极健康向上的传统文化 必须大力加以倡导、继承和发展,让其在现实生活 中继续发扬光大,并以新的时代内容补充、完善其 具体内容。对于那些腐朽落后消极的传统文化,则 毫不留情地加以抛弃。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 对待科学技艺层面的传统文化,由于其日显经济价 值,因此,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文化自觉,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在对待伦理价值层面上的传统 文化的态度,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做更多的实际工 作,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优良传统,进 一步彰显传统文化精髓的时代魅力。 其次,对待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必须以历史 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另一种是以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前一种情况有两种表现,一是文化复古主义,认为 一切都是传统的好,要完完全全不折不扣地回归 到“真正的传统”,即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应当回到 古装戏里去;二是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起源于农耕 时代的封建文化,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 而是没落的文化,这种观点没有看到文化本身也 是一个不断流变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忽视了文 化具有普适性的一面,即在任何文化中都存在其 具有长期的生命力并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因此, 持这种观点的人最终还是倒向了文化虚无主义。 第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应当 吸取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在传统文化内涵基础 上,提倡一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君子文化。 在选人用人上吸取尚贤文化的思想精华,真正使 那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得到提拨 和重用。这样才能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 设,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最后,对于为政者来说,应当始终坚持做到 “亲君子,远小人”。要做到这点,我们有必要加 强耻感文化的建设,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武装人 们的心灵。因为,君子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无 疑有助于人们真正达到“和而不同”的和谐境界,但耻感文化的建设则是一种“精神法”的建设,它 有助于推进人们行为的道德自律。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人在传统 文化面前真的可以做到各取所需。但是,吸取什 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等等,直接决 定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走向。在这方面,我们如 何对待历史,历史就会如何对待我们。中国传统 文化的现代价值要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寻找, 要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去体现、体验和检验。进 一步发掘并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经世致用,必将 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41872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