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2023-03-18 03:24: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传统礼乐文明及其现代意义

[论文关键词]礼乐 文化

[论文摘要]“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青铜文明主要是青铜兵器和工具,而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是以礼器和乐器为主。由此可见,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的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这个字原来是表示祭祀神灵的一种仪式。象征的是一种乐器。古代举行祭祀神灵仪式的时候,一般要演奏乐器、表演舞蹈,并且伴有歌唱,是古人将颂神娱神的愿望以舞和乐的形式送达天听的手段。两千多年来礼乐成为儒家思想根本的支撑,礼乐教化在人们修身治国与构建融洽的社会关系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古代中国文化主要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也成为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一、周代的礼乐制度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殷商建立的周王朝,在总结殷商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等级严密的礼乐制度。是为了区分贵贱等级,可以使人互相和敬,两者结合,为的是维护奴隶制贵族的等级秩序,巩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而更有效地统治百姓。

周礼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祭祀、丧葬、交际、征战和吉庆五大类。由繁琐的礼仪制定了与之配合的各种音乐使用标准,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仅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有严格规定。在周礼中,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体现为等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社会秩序中的君臣、父子、夫妻和高低、贵贱、尊卑都要由礼来加以区别和定位。但是仅仅有是不够的,单纯强调可能会造成等级间的距离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而作用就是与相配合,起调和关系、融合感情的作用,消解由所带来的等级差别感,以达致和谐的理想境界。二者虽然功能各不相同,但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二、儒家对礼乐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自周朝以后,历史上每个朝代兴起后都要有一番制礼作乐的活动,或者把前代流传下来的礼乐加以改造。那么,在周代制礼作乐至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再到以后每朝每代的制礼作乐,这中间明显存在着一个断层。是谁将这个断层连接起来的呢?儒家是主要的贡献者,儒家创立者孔子则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一方面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另一方面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认识礼乐文明,重在把握其中的要义

礼之所以合理,正如孔子所说,礼缘人情而作,它是基于人情而制定的。儒家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恶之情,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性可以不受制约,可以纵情放任,那样无异于将人类等同于动物。人的好恶之情的缺乏或者过度,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只有健康的情感,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保证。

三、礼乐文明的现实意义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在孔子心


目中一直是君主权威的象征,是统治工具的体现。被仁统领的礼,最大的特点当然还是秩序、等级与差别,这种仁者爱人之爱,也是以亲亲、尊尊为核心的有差等的爱。礼乐强调严密的等。

礼乐无常制,应该与时俱进。建设和谐社会,这个目标包含很多具体内容,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这些内容当然都带有现代生活的特点,但是和传统礼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礼乐文明具有值得开掘吸取的价值。比如其中对中和之美的爱好,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对道器合一的向往,对人格尊严的歌颂,对社会和谐的规划,艺术目的的设计,教育能的要求等等。今天许多有识之士为保护传统文化多有举措,主要集中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如民间工艺、古建筑、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戏曲等等,仅仅这些,不足以有效地捍卫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

礼乐文明是中国自周代以来直至清代近三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从古代中国的家庭到家族、国家,都是按照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从国家典制到人们的服饰、建筑、行为方式等等,无不贯穿着礼的精神。 四、礼乐思想在新时代的适用

现代社会学的理论,通过对各民族社会的比较研究指出:礼仪、规范、风俗、伦理,并不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表面文章,而是权威、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的符号。正由于此,传统的礼乐文明,有许多值得当代人反思和学习。孔子在对周朝礼乐制度有所损益的基础上,对礼乐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儒家独特的礼乐精神。在道德伦理、修身治国、构建融洽的社会关系方面都有生动的阐述,在解决人自身矛盾,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矛盾方面俱有值得今人继承和借鉴的宝贵品质。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礼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修己安人,有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 礼乐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正是调节人的心J胜,修身养性从而达到人自身的和谐。《大黔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一个通过修己而获仁的人,其行为一定惠及他人。因此,修己的结果必然是安人修己的实质是求仁,安人的实质则是行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因此,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自觉意识到人是有价值的,体认到人生之可贵,要使人为贵就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发挥人的特殊性与能动性,不坐而论道,充分重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与人交以为重

首先是要区别和有秩序。五伦关系的和谐,需要作为润滑剂,才能做到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这在现代也是基本适用的。比如孝善、忠义、诚信。有了区别和秩序,人们就能各按其位、各司其职。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不越礼,那么社会必定就和谐了。 ()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

和合思想是儒家独特的核心价值追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和为贵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体系。以作为道德观的宗旨和价值目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协和万邦作为其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指导自身行为的原则和化解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冲突的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原则帮助不发达国家,以求共立共达;和而不同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各联盟和平共处;以和平、发展、合作的精神,建设和谐世界。建设和谐世界坚持以邻为伴邻为善原则。现在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弘扬社会公平、公正,化解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间的冲突,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使人的心灵和谐,并有所归属和安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49d65d312b3169a451a4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