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农地中的“两非”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7 20:50: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流转农地中的“两非”问题研究

农地流转是适应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农户利益的关键步骤。通过农地流转集中土地,提高土地规模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比较效益,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供应特别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要求,推进农地流转因此成为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三农”工作安排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农地流转范围的扩大,流转农地出现了“非粮化”“非农化”现象,农地流转后耕地的使用用途得到改变,不仅威胁到粮食生产,而且可能导致长期农业生产能力的彻底受损,违背农地流转的初衷。因此,如何解决流转农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促进农地流转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生产功能的发挥,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在前人关于农地流转以及“非粮化”“非农化”问题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对流转农地中的“非粮化”和“非农化”进一步进行了区分,在掌握流转农地“非粮化”“非农化”现状的前提下,对“非粮化”和“非农化”的利益诉求、主体行为以及对粮食安全影响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统计年鉴资料计算流转土地“非粮化”“非农化”导致的历年全国及2015年的各省粮食产量损,并分析“非粮化”“非农化”的原因。同时,分析流转农地中农户“非农化”的行为机理,并借鉴不同能力和不同规模的二元农户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农户在“非粮化”选择上的差异,发现种粮农户在满足口粮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劳动力在粮食种植方面的投入,经营大户则会有更为明显的“非粮化”倾向;与单干农户相比较,种田大户更愿意从事非粮经营;从模型看出,“非粮化”原因在于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于非粮作物种植,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家庭农场“非粮化”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粮食比较效益低、农场流转土地规模小、土地使用用途的法律规定模糊以及粮食补贴和政策支持的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家庭农场“弃粮从经”。最,针对流转农地中的“非粮化”“非农化”现象,提出发挥粮食主产区的比较优势、严守耕地红线并实现产销区的资源流动、提升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耕地复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规范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行为等政策建议,以防范农地流转“非粮化”“非农化”风险,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目标、保障农地流转中的农户权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45800ba9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