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后反思 华桥中心小学:陈美英 今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数学活动——优化》。我认为:这节课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发展点,寻找到了一条增强学生学习方法有效性的教学途径,力求做到 “从生活中提炼,在合作中生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中提炼构建新知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节课特意安排了许多有趣的生活场景,将学习溶入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大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沏茶问题:为客人沏茶,在学生收集信息,了解到小明沏茶要做六件事及做每件事需要的时间后,老师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由学生思考设计沏茶方案,各小组热烈讨论,认真计算,形成不同的方案,至此,请学生上台展示本组设计的方案,上台的学生边用图片表示沏茶中的每件事的顺序,边讲述本组的方案,其余的学生在认真看、认真听,在与本组的方案进行比较,欣赏着展示的方案,也欣赏着本组的设计,共享成功的喜悦,借此有利时机,老师提出“你认为哪一种设计方案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请学生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问题中,让学生亲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 二、在合作中生成引出新知 在课堂上要老师提问每一个孩子,那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如果在小组探讨中,让每一个孩子有发言的机会是很容易做得到的。所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他们去做,有引导的去说,在小组中充分地说和做,取其长补己短,使每一个孩子都均衡发展。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如,课前我让学生明确要求以圆形纸片替代饼,与家人或小伙伴进行烙饼活动。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2、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完毕,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我有一些反思:学生在对于第一个“沏茶”问题,掌握得较好,很快就能找出最优方案,但是在“烙饼”这个问题上,很多学生一时不易理解妈妈的做法,理解学习难度较大,没能真正理解并实现“每次锅里都烙2张饼”。所以这边需要较多时间去引导学生理解,导致后面烙5张饼的问题,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9b8fd5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