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_六国论苏洵

时间:2023-01-20 14:06:3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

并论证了六国灭_六国论苏洵

六国论。《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免重蹈覆辙。

作品名称,六国论。作品别名,六国。创作年代,北宋。作品出处,《嘉祐集·权书》文学体裁,政论文。作者,苏洵。

战不善2。弊在赂秦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4也。或曰5:六国互丧。6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7失强援。不能独完8。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6取之外。小10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11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12。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13。暴霜露14。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15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16。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17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18奉之弥繁19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20矣。至于21颠覆22。理固宜然23。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24此言得之25。齐人未尝赂秦。终2627五国迁灭28。何哉?与嬴29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30丧。齐亦不免31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32

能守其土。义33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34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3536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37李牧连却38之。洎39牧以4041诛。邯郸为郡4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43。可谓智力44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45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46。当47与秦相较。或未易量48。呜呼!以49赂秦之地。

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50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51也。悲夫!有如此之势52。而53为秦人积威54之所劫55。日56削月割。以趋于57亡。为国者无58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9!夫六国与秦皆诸

1






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60不赂而胜之之势。苟61以天下之大。下6263六国破亡之故事64。是又在六国下65矣。 注释译文。1。暴霜露2。暴秦之欲无厌3

当与秦相较1。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2。或: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此得之③诚不得已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

相:①当与秦相较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②其势弱于秦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

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 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4c6211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