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 苏洵

时间:2022-10-23 13:05: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洵 新授 六国论



1、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2、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1、在阅读方面,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体会其严密的逻辑性是要点。 2、在基础知识方面,对一些句子的翻译是难点。

1、在阅读方面,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体会其严密的逻辑性是要点。 2、在基础知识方面,对一些句子的翻译是难点。 讲授法、讨论法 2课时 PPT



一、新课导入: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二、解题

1、六国: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占天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

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六国论》既是谈谈六国灭亡的道理。

2、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 (苏轼)、小苏 (苏辙)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3、故事: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






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采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嬴政并吞六国) 三、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不绝。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夏开战,败多胜少。军事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割地纳贡。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姓头上。国难当头,矛盾尖锐,苟洵针对这样的现实写作此文,用于讽喻宋王 四、正音:

1、容易读错的字 弊在赂()秦 思厥(jué)先祖父 暴()霜露 如弃草芥(jiè 洎()牧以谗诛 革灭殆(i)尽

2、多音字 o 暴露 暴晒 与其 参与 i 行为i 为了 n 燕子 yān 燕国 五、把握文章论证结构

1.第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接着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角度,即赂者不赂者,均受赂秦之害进行论证。赂秦的国家因赂秦力亏;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强援,不能独完,故不赂者以赂者丧。最后总结,重申论点,弊在赂秦 2.第2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

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写韩、赵、魏三国把祖先艰难得到的土地轻易拱手送给秦国,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从而论证弊在赂秦论点。

3.第3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弊在赂秦

紧承第2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文中写齐、赵、燕三国虽义不赂秦,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而论证弊在路秦的中心论点。

4.第4段承上启下,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的积威之所劫的劝告。

5.第5段,借时讽世,借古喻今,讽谏北宋王朝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抵抗。

将六国的情况与北宋情况作对比,证明六国力量远弱于北宋,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点明本文主旨,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六、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段:

提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提问: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研习第二段:

提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明确:A 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B 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232f3b580216fc700afd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