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时间:2022-08-20 08:07: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情朗读并背诵。

2 了解杜甫的叙事诗三吏三别,及其主要内容。 3 把握《石壕吏》的内容,感受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4 品味语言,体悟诗中流露出的复杂矛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诗歌内容,感受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2 品味语言,体悟诗中流露出的复杂矛盾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方法:朗读法、表演法、合作探究法 2 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想

1 通过反复朗读,初步了解诗歌内容,体悟蕴含的情感,感受沉郁顿挫的诗风。 2 课堂表演自编的课本剧,以促进学生研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并发挥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改编。

3 小组成员的合作、讨论,促进智慧火花的闪现,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2)将学生分成四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演。 2 学生准备:1)朗读课文,结合下文注释及手头工具书把握课文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将诗歌改编为课本剧,并选好成员进行排演。3)学生表演,集体评议,最优秀的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二、课堂学习 (一)、激情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两首,从《望岳》中了解到诗人年轻时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远大抱负。可惜时运不济,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国破家亡,诗人的报国之志也付之东流,他只能在荒草丛生的长安内感时恨别。

公元759年的一天黄昏,诗人一路颠沛流离,辗转来到石壕镇,投宿于一户普通百姓的家中。就在这天夜里,诗人亲耳听闻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发生了怎样的悲剧?请看表演。 (二)、精彩表演

1、学生表演自编的课本剧:《石壕吏》 2、集体评价。 教师作评价指导:

a、剧情是否合乎诗歌内容;

b、人物的表演是否精彩:语言、动作、神态等是否到位; c、想象是否合理:是否补充了一些情节,补充的是否合理等。 学生活动:评点

教师活动:总结:略,但强调一点:老妪的答实为吏的步步紧逼而依次作答。师追问:为何诗中省略了吏的逼问?(此问题只设疑,以激发兴趣,不要求作答,后面再作解答。


(三)、深情朗读

师: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请大家一一来表演,那么,就把我们的满腔热情融入对诗歌的深情朗读之中吧! 1、请一生朗读诗歌,集体评点。 师作评点要求:

a、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正确、情感是否合理。 b、若让你读,你会作怎样的情感处理? 2、听读诗文(多媒体播放),感受沉郁悲凉的情感。 3、集体诵读,再次体悟诗中蕴含的情感。 (四)、合作探究 1、分析人物

师:看了精彩的表演,作了深情的朗读,诗中的某一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好吗?

学生活动:就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分析其的性格特征。

教师活动:a、引领大家对某一学生的分析给予评价;b、对回答时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点拨;c、在分析不全面时引领大家予以补充等。 预设:吏: 夜捉人、一何怒→残暴、冷酷 老妪: 三男邺城戍→丧子之苦 (一何苦) 请从吏夜归→应征之苦

儿媳: 出入无完裙→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老翁: 逾墙走 →有家难回 2 、体悟情感 师:亲耳听闻了这场悲剧,诗人杜甫又作何感想呢?你能从文中字句中体悟到他的那一份情感吗? 教师活动: 1、介绍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遭受安史之乱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最为著名。 2、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

学生活动:前后自动分成四人小组,组内讨论,然后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活动:引领大家对对某一同学的回答予以评价、点拨、补充。 问题预设:

诗人的复杂情感:

a、对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予以深切同情。

一何苦一词直接流露了诗人的情感;再从老妇前致词的内容中体会到,即诗人通过细致描绘老妇的苦(丧子之苦、应征之苦、生活之苦)来含蓄的表达对百姓同情。 b 对百姓的慨然赴战予以歌颂。

从一个字中流露。纵观全文,老妇的致词非一次答出,而是官吏的步步紧逼。那么,老妇的从吏夜归也。之所以加上字,实为作者所愿、所加,体现了他对老妇慷慨献儿、慨然赴战的一种褒扬!


C、对官吏夜捉人的不满。

文中对官吏的描写很少,除了交代事件夜捉人之外,就是一个词一何怒 但已经鲜明的表达出作者不满的情怀。 d 、支持唐王朝的平叛之战。

诗人饱受战乱之苦,急切渴望平定叛乱,故支持唐军的平叛之战。他认为国难之时,保家卫国应是每个人的责任,故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故省略了吏的怒喝内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诗人这种矛盾情感在三吏三别中的体现。 嫁女与征夫,不知弃路旁。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垂老别》 (五)、拓展延伸

1、我们中华民族饱曾受哪些战争之苦?如今,战争的硝烟还在弥漫吗? 2、为了制止战争,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全诗。2、课下阅读杜甫的三吏三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a8fb5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