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因快乐而幸福 ——《幸福地做老师》读书心得 生本教育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创造性为起点,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思考主动地生动地构建知识,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它摆脱了传统教育把儿童视为“一张白纸”的看法,相信儿童具有学习的本能,也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共同活动、生生互动合作完成学习目标,重点解决了课堂评价激励、学生语言表达、小组交流的实效性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生本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好,他们在快乐幸福中享受学习。 作为生本教育的“一名普通教师”,荆志强老师用他的升本教育实践之路告诉我们:人生第一大快事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幸福地做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学,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 我想,我也是比较幸福的一名普通教师。不是因为学校要搞“三性课堂”教学研究,更不是因为“生本教育”,而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在尝试这样的教学,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曾有这样一堂课,这堂课也许并没有多么精彩,却使我和学生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白鹤梁的沉浮》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说明文,教学要求注重学生快速浏览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其教学重点是体会科技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方案,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意识。 其实,教学前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并没什么把握,一是担心说明文会上得枯燥无味,二是因为白鹤梁对学生而言的确很陌生。我以为教学一定会很吃力,特别是围绕白鹤梁的保护,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几个保护方案,尤其是第四个方案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这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如果不了解的话,对领悟文章的主题有很大影响。那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读得懂又能领悟文章的主题呢?我最终选择了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前也把我的教案交给了她们),两个小老师有模有样地从“读题质疑”开始了教学,学生的“问”也都问到了点子上。 我则相机和小老师一起组织学生围绕他们的疑问展开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基本上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而我只是偶尔点拨和组织教学,首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1—4自然段,要求边读边画句子,然后汇报交流,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这让我喜出望外。我又启发学生讨论:白鹤梁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三峡水库又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鱼和熊掌能兼得吗?我们不仅要知道他们想出了哪几种方案,更要比一比哪种方案好。从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5—25自然段,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既准确地归纳了几种方案,对几个方案的利弊竟也分析得有条有理、像模像样的。但为了给更多学生发言(表达)的机会,我没有完全以小组汇报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 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什么要提出第四个方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文章的这部分也是重点,所以采用了大量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事件的曲折历程。我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葛修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领学生自读、勾画、批注,并以“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交流汇报,没想到学生特别喜欢这个学习环节。虽然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不少学生没来得及在课堂上交流,但是课后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以后都这样上课嘛。”可见,学生真的很喜欢这样属于自己的课堂。 这次学习了《幸福地做老师》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要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将教学课堂从教师课堂转变成学生课堂,坚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的学习与实践;坚持以自主互助为核心,强调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客观世界对话。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应该这样教学,更不能为了“三性课堂”“生本教育”而刻意地组织自主、互助学习,特别是一些比较浅显的知识或课文。 我始终坚信:只有把课堂教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成长发展。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绽开幸福快乐的生命之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e0195624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