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分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分析 作者:陈亚芍,张培培,李孟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5期 陈亚芍1,张培培1,李孟叶2 (1.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广东省深圳市展华实验中学,广东深圳518109) 摘要:本文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渗入的教育理念、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配置、结构框架和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同时也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反馈机制、视频录制和评价考核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应用实施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分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161-02 一、引言 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补充,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角色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1]。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建设的目的是“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教育部、财政部于“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网”,致力于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共享,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开放。2013年6月26日,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将正式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这是继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之后,中国开放教育成果的又一次大规模亮相。随着人们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的不断了解,对其资源平台应用的进一步开发,将课堂教学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相结合,开展多种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创新人才。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分析 1.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渗透的教育理念。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建设,意在使每一个有提升愿望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学习中国最好的大学课程,与名师零距离,打造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促进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行。同时,教师自身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翻转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远远突破辅助教学的概念而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要素[3]。 2.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设置。为了保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有效开发和普及共享,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和资源提交都做出了明确的技术和规范化要求。对于基本资源,按照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或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其中课程模块由模块概要、教学单元集合、模块作业等构成,教学单元包含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是学习指导、演示文稿、教学录像、作业、试卷、实验、实训、实习资源等,教学资源可相对独立,可以被单独使用。基本资源必选项中的栏目,展现本课程的知识特点、学习特点、重难点及学习要求。对于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拓展相关课程、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目前拓展资源在爱课程网站处于限域搜索和学习内容。 3.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框架结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网站框架是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教育资源的分布,供学习者进行学习。课程模块基本一致,所呈现的内容编排也大致类似,学生根据教学大纲等有关学习要求安排学习进程。二是课堂的互动,加入课堂互动后,可以和选修本门课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的提问会在此生成,同伴或老师予以解答。大家可以把认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上传,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共同学习。课堂有关的教学活动也会在此发布,只是教学活动都处于设计阶段,目前尚没有应用的课程。三是学习者自己的学习社区,这种功能类似于QQ空间或微博的形式,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 4.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点。①资源管理规范化。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和资源提交都做出了规范化要求。第一,对于基本资源,要求做到结构化,并对内容进行了规定,保证了学习者学习的基本资源。第二,对于拓展资源要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具有多样性和交互性的特征。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基本资源的元数据要求表明所属学科门类、所属专业类、资源类型、媒体类型、知识点等资源信息,使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检索很快找到目标资源。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程以知识点串联,并以各种资源支撑,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链,并施以各种教学拓展资源的辅助学习。学习者通过观看课程录像进入课程学习,然后由导学系统进入电子教材学习,有疑难则可阅读辅助资料或进入答疑系统提问获取“再生资源”(前人问答讨论留下的精华帖)的帮助和教师的在线答疑,教师亦可动态提供和更改教学辅助内容。最后,单元结束后进入测试系统,通过答题获得总结性评价(注:首批上网课程未展示此功能)。③交流互动丰富化。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精品资源共享课融入了微博、论坛、群组、学友圈、互动答疑、开放课题等全新的功能和应用,具有良好有效的互动性功能。加入自己学习课程的开放课堂,在这里学习者自己的提问、笔记将会被显示,同时学习者可以在这里上传有关的学习资源进行资源共享,课程开展的活动通知也会显示在这里。共享平台中每一个学习者有自己的学习社区,可以对自己的开放课堂、学习笔记、答疑解惑和学习资源等进行管理,还可以看到学友的学习笔记和学习资源。④服务对象全面化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服务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是对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中心和权威理念的革新,是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精品资源共享课还要求服务面向扩展至社会学习者,这既体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同时也是高校推进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要。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建设的一些建议 1.反馈机制有待完善。反馈机制是信息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资源共享课平台虽然考虑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但仍旧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要方式。只是为学习者提供了资源,对学习策略的指导和监督平台需要构建和完善。反馈上应以学生为主体,用统计跟踪去把握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引导其学习。同时共享课应该及时而有效地反映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以便学习者了解自己的进度,根据提示的学习安排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还可以通过调查和测试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意图、状态以及学习者自身对课程的需求,进而适时更新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和结构。2.视频效果有待提高。①视频长短选择:视频过长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过大导致上传不便或观看过程中不流畅,而影响视频效果,依据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替代章节内容的展现方式,可以起到吸引学习者的效果。②课堂形式选择:录制的教学内容更有效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③人物风采展现:充分展示教师和学生鲜明风格,尤其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增强视频课程的生动活泼性,以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利用率。 3.评价考核体系有待发展。评价环节的设计将直接影响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整体质量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评价依据对象分为三种: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学习者自评,精品资源共享课应设计实施多种评价,设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去约束学生的评价,对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标准的学生给予奖励或证书,以此来证明其学习成果,这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完成学习目标的毅力。因此,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评价环节引入智能的学习评价理论和技术,以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互动交流途径,实现客观化、差异化、个性化、可视化的评价。 四、总结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为国家快速实现软实力的输出,提供了更便捷的战略机遇。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在资源管理、服务对象、学习方式和交流互动上都比精品课程有很大改进,向教育信息化迈进了一大步,强化了师生的移动学习观念,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的开展和高效互动、魅力课堂环境的形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还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借鉴国外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加以改进,使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的应用更加便捷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1. [2]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Z].2012. [3]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b28ff16f9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