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四节 蒙学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2-05-08 08:10: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 第四节 蒙学教育的发展

我国古代一直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早在周秦时代就已经编写了一些有影响的蒙学教材。《急就篇》:西汉时史游所作,是一部综合性的识字课本,以识字为主,包括多方面的知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一)蒙学教材的发展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蒙学起源较早。最早的蒙学教材见载于西周时代的《史籀篇》,秦代蒙学识字读本《仓颉篇》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范本,西汉时,史游作的《急就篇》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以及唐代的《开蒙要训》等。宋元是启蒙教材繁荣发展时期,开始出现分类按专题编写的现象。明清时期蒙学教材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

(二)蒙学教材的种类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编写蒙学教材的经验,始出现分类按专题编写的现象,使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按其内容的侧重点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五类:

第一类是识字教学的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第二类是伦理道德的教材,如吕本中的《童蒙训》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

第三类是历史教学的教材,如宋代王令的《十七史蒙求》、胡寅的《叙古千文》

第四类是诗歌教学的教材,如朱熹的《训蒙师》、陈纯的《小学



1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知识点整理

诗礼》等。

第五类是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教学的教材,以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为代表。

(三)蒙学教材的特点 1、符合初步识字阶段的要求。

2、教材编写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 3、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用字押韵。

4、在进行识字教育的同时进行一定的知识、道德教育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3258f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