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摘 要】日本大和民族最早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后来随着中国与日本文化的交流,大约公元五世纪中期,日本民族吸收融合了汉字,并创造性地用借字型及字音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文明。直到八世纪,日本民族通过汉字成功地发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成熟的日语体系。对于在日常学习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认识到不利的因素和有利的因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日语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好日语。 【关键词】日文汉字;字音字义;日语学习 日语和汉语在构成形态上有很多的相似点,这是一种罕见的语言现象。一个名族在另一个民族文字的基础上衍生出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是交流的重要性在文字上的具体体现。日本民族曾经在一段时间把汉字当成自己民族的文字,我们从很多日本历史文字和书法中可以看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飞速发展,社会意识形态也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发生了变化。语言文字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在此期间日本发明了很多中国没有的词汇:破产,干部,现实,文化,科技等等。后来这些词汇反而从日本流传到中国,成为我们现在熟悉的词汇。在现在日语中,尽管片假名的运用开始大量增加,但是汉字依旧是日本文字的重要促成部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仅就汉字对日语学习的正负影响,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 汉字对日语学习的有利因素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日语时,大多能很快猜出这句话的大概意思。这就归功于日本文字中各种形态的日语汉字。简单的来说,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字形相同、意思不同的汉字,以及字形、字义相同、顺序不通的汉字。比如说:紹介(介绍),運搬(搬运),就是最后一类。另外字形字义完全相同的汉字的还有:問題(问题)、時間(时间)全員(全员)这一类的词汇。 另外,中国的古文字义也对日语的字形有很深的影响。现代汉语中我们很多词汇很多都和过去的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在古汉语中将未出阁的姑娘称作“娘”,但是如今已经是母亲的意思。而在现在的日语中,“娘”依旧保持着原本古汉语的意思,是女儿,未婚女子的含义。还有日本的“汤”也保持着古汉语中热水的意思。 不仅是日语的语言文字,就连日本人崇尚的礼仪也是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言语的表达上更是倾向于委婉含蓄。日语中的表达习惯也同汉语一样,日语中的暧昧语是日语表达特点中的亮点。正因为我们有相似的文化,有相同的表达习惯,我们在日语学习中尤其是在理解日本文学作品时,能更加容易的理解作品的内涵。 不可忽视的是,懂的汉语虽然让我们在初次接触日语时充满了亲切感,但是 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它的不利的一面也渐渐地显露了出来。 2. 汉字对日语学习的不利因素 (1)语音问题。正确的语音是掌握日语表达的基础,然而由于很多中国学生受到母语发音的影响,使很多词汇的发音变得不中不日,甚至还可能遇到日本人听不懂我们说的日语的尴尬情景。认识到汉字和日语发音的关联,反而让一些学生看到生词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与汉语相近的读音来蒙混过关。另外,在背读日语时,大家常常受到普通话发音的影响,很容易将高声调的假名读错。比如,将本该是“奶奶”的发音读成“婶婶”的发音,会令人啼笑皆非。 拨音ん和が等,因为要运用到鼻腔发音,一度成为初学者发音的难题。 (2)字形问题。刚开始学习日语的时候,班里同学因为望文生义闹出的笑话在外语学院里流传的很多。最有趣的就是“てがみ手紙”的故事了。看到这个词的第一反应,我想大家都是和我一样,以为是在卫生间里用的手纸。于是就有同学开玩笑的造了一个“手纸是我们如厕的好帮手。”可当我们查字典时才发现,“手纸”在日语里是信件的意思,这可让真是让大家又尴尬又好笑。又比如“新聞”(报纸),“勉強”(学习),对于这些日语词汇如果我们望文生义的话,很容易出错。 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日语时,尤其是初学者,如果只是侥幸自己懂得汉语,单纯的从汉语的意思上来理解这些词汇,只能让我们错误百出。中文学的好,如果我们在日语学习时善于运用,将让我们在了解日中文字差异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日语。如果不专心,在日语学习上存在着一知半解、马马虎虎而已的心态,则会混淆词意,非常不利于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综上所述,母语汉语在我们对日语的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利用它有利因素的同时,还要针对它容易让我们犯错的地方进行防范。我们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对那些易混淆的同字不同音,和同音不同字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区分,有意识地在日语学习中经常将其与汉语比较。这样才能让我们在日语学习中找到方法,做到精益求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2-12-2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d1c74475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