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长

时间:2023-02-25 04:20: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聊城走出去的三位北京大学校长

截止到目前,从聊城共走出了三位北京大学校长,分别为傅斯年、王路宾、季羡林。他们三者的家乡分别为聊城城里、蒋官屯办事处和临清。笔者将三者的情况汇总,以飨读者。

一、傅斯年

傅斯年(1896-1950)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1896326)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初字梦簪。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20年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负笈欧洲,进入伦敦大学研究院,研究实验心理学,同时兼修物理学化学数学

1926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 ·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同清党。从1928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

1929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傅兼任北大教授。

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蒋反共,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

1937年春,傅斯年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1949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在政治上亲蒋反共,他出于维护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目的,要求严惩贪官污吏,整制政风,反对中国走布尔什维克道路;在学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并多次去安阳指导殷墟发掘。他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期间,延揽一流人才,作出不少成绩。

19501220日在台北病逝。 其著作编为《傅孟真先生集》

二、王路宾

王路宾同志191399日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县王洪木村的一个书香家庭,192911月在济南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锋队的一名年轻的战士。

19338月,王路宾同志考入青岛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1934年夏,负责山东大学党支部工作。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不畏艰难,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揭露国民党反共、卖国投降的政策,发展进步力量。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抗日救亡学生爱国运动,组织成立山东大学学生抗日救国会,发动群众上街示威游行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课斗争。因而被反动当局拘押。在狱中,他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


坚贞不屈的斗争。半月后,慑于社会各界压力,王路宾同志等爱国学生被释放。出狱后,他辗转到北平,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北京大学接上党组织关系,并担任沙滩街道党支部书记。

19368月,王路宾同志考取成都国立四川大学生物系,在成都参与发展“民先”组织,成立“民先”四川省总队部,任副总队长。

19382月,王路宾同志因组织革命文化活动被川大开除,党组织委派他到四川民名山开展工作。19389月暴露身份被捕入狱,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39年秋,他随董必武同志一行到达延安,到中央社会部工作。后赴莫斯科学习。1942年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研究组组长。

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路宾同志被派往冀鲁豫边区工作,先后任边区社会部副部长,安处处长等职。1949年任中共平原省委委员,省政府委员,省公安厅副厅长,厅长。

新中国成立后,王洛宾同志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分局政法委副书记,山东省公安厅厅长,省委常委兼秘书长,济南市委第一书记。

1959年,王路宾同志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1965年,山东省委撤销了对他的错误结论,恢复党籍,恢复行政级别。“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路宾同志又一次受到迫害被关进监狱。1975年,山东省委为他彻底平反,安排他到曲阜师范学院工作,任党委书记。

19793月,王路宾同志赴中央党校学习,同年11月,调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协调周培源校长负责北京大学行政工作,并参加北京大学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为北大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1983年,应邀担任中纪委特邀检查员。1984年,退居二线,任北京大学顾问。1990离休。 王路宾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三、季羡林

季羡林19118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客”。同学中还有胡乔木。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因此,“非读梵文不行”“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季羡林在阿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一个学期 40多堂课,季羡林学异常勤奋。 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12月至1941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943787d4d8d15abe234e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