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培养的案例

时间:2022-05-03 20:30: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家庭教育的缺陷

本案中的张某,四五岁时父亲去世,八九岁时母亲改嫁他乡,后由他的三叔抚养。寄人篱下,三餐能混饱就不错了,谈何家庭教育。他渐渐失去了对家的归属感、温馨感,时常在外流浪,成了“小混混”。

本案犯罪嫌疑人中的一对兄弟王明、王天(均为化名)从小就有小偷小摸的不良习惯。被判过刑的父亲整天忙于维修自行车,亲则在猪圈、田地里忙,根本无心管束孩子。王明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年年下滑,又经常与同学打架斗殴。对方告到家里,性情急躁的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吊起来打,王明从小逆反心理就十分强烈。当他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父亲惊觉后虽极力阻挡,至以脱离父子关系相威胁,但王明更加地放纵自己。他扭曲的心态在父亲数次苦苦劝解中得到极大满足,他说:“父亲越反对我干,我就越要干。” 其弟王天说,家庭对他们来讲毫无吸引力。因为在家里除了挨打,就是挨打。王天读到小学四年级便辍学,后离家出走,与狐朋狗友为伍,宁愿住旅店,也不住在家里。

启示一

学校教育的误区

3名疑犯都是有劣迹的学生。据他们讲,平时在学校时经常受到教师、同学的讥讽,老师动不动就把他们当做反面典型“示众”。久而久之,自卑心理自然引发厌学情绪,最终导致他们提前结束学业,流入社会。

纷繁复杂的社会接纳了这些辍学的学生。畸形的人生观,或者


说是不良欲望在他们心中迅速膨胀。为满足自身享乐的欲望,精神空虚的他们自以为是地寻求一条赚钱的“有效捷径”。

王天的述说:“我发现与他们一起偷东西,钱来得那么容易,我花得那么开心。所以一有‘赚钱’行动,我都积极参与„„”

这种“赚钱”行动就像吃鸦片一样,罪恶的欲望愈加强烈,们的行为愈加嚣张,有一个月内竟连续作案11起。

启示二:

社区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极大,所以古时才有孟母择邻三迁之说。本案这3名犯罪嫌疑人均是同村人,从小一起长大、读书。不幸的是,他们所处的是一个极为不良的环境。该村有不少人长期从事诈骗、盗窃等罪恶勾当。王明面对检察官的讯问就说:“村里骗、偷已成风气。能骗能偷就是有本事,骗不到、偷不到就会被人耻笑、看不起。”

启示三:


4.努力避免意义障碍的消极影响

所谓意义障碍,是指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们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的真正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5.促进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具体做法包括:

1)要经常利用教材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提出简明而正确的评论,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的示范。

2)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有步骤的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活动,使他们在实际评价的活动中培养道德评价能力。 3)在组织学生评价时,要根据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由表及里,由他人到自己,由片面到全面,由直接到间接。

4教育要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性格、气质的差异来进行,防止一般化。

5发挥家庭在道德评价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葆耶斯等Boyes1993等的研究发现,养育模式与大学生的道德推理后习俗水平有关,权威型父母的子女比独裁型和放任型父母的子女表现了更多的后习俗水平推理的倾向,在道德推理的发展阶段上进步更快,更早达到原则推理水平,说明权威型养育模式能促使儿童道德推理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9847544b35eefdc8d333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