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品德案例分析 时光飞逝,转眼间顶岗实习已经步入尾声,经历这半年的实习生活,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在实习过程中,我因学生的进步感到喜悦;因学生不听话,顶撞自己感到苦恼;也因为前辈们对自己的呵护与帮助而感动。正是因为这些,我用四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而这些经验也将是我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下面我就实习中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展开自己的分析与见解。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应试教育的重要性,以分数来对学生进行好、中、差三级等分却忽视了学生品德质的培养,影响着学生对品德重要性的认知。从他们懂事起,应试教育就为他们的未来描绘了一个无比“光明”的前景。从幼儿园起,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几乎都是被动地接受正面的灌输。这种教育体制让学生成为学习机器,逐渐失去个性,忘却追求一种有主题的生活。然而,青年期是青少年品德形成定型时期,又是有较大可塑性时期。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方面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实习期间我所教的班级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叫刘伟,上任何课他都不会认认真真听一分钟,甚至钻到桌子地下玩,或者走出座位去打扰其他同学。至于作业,他更是不会动笔去做,考试宁可教白卷。下课后,他还要欺负同学,做恶心的动作,比如吐口水。一直以来,刘伟已然成为全校“出名”的问题生,而我在实习期间想尽各种方法去帮助他,教育他,可是根本不起作用。 根据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刘伟身上存在明显的品德缺陷问题,以一个“问题生”的存在而自豪,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叛逆性。这样的孩子,教育他如果单看他眼前的表现,只会莫名其妙,义愤填膺,哭笑不得。但是孩子还小,问题是有可能得到解决的,如何解决他的问题,先要搞清楚原因,搞活原因,教师先要展开自己的思路。 横向展开。看他在其他学科、其他老师面前的表现,看他在上课之外的活动中的表现,看他在小伙伴中、在家庭中的表现。如果其表现都差不多,那是一回事,如果有时表现不一致,那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纵向展开。看他在初中时的表现如何,在幼儿园期的表现如何,婴儿期表现如何,如果那是也都是差不多现在的样子,那就是一回事;如果那时表现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或者不完全是这个样子,那就是另一种或者另外几种情况了。根据他在各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特征,分析他形成如此习惯的来源是家庭,同学,还是学校,然后对症下药。 情况不同,证明原因不同,当然解决的方法也就各异。而我作为一个年轻老师就犯了一个教师常犯的毛病,遇到问题不去探究原因,就想直接通常的管理方法上解决它。在很多孩子身上这是行不通的。 教师面对问题有诊断意识和诊断能力,否则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因为如今的学生需要诊断的的人正在逐年增加。一般化的、大拨轰式的管理过去还能应付,以后恐怕就不行了。形式在迫使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变成名副其实的教育专业人员 中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倾向性尚未成熟定型,可塑性很强。据有关调查报道,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增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青少年道德素质薄弱,人格扭曲。由此,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显而易见,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中学生本身的健康和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 从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出发,中华传统道德特别强调要从青少年起,就注意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就是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重视道德品格的传统教育思想。我们的前辈在青少年时期,差不不同程度的传统道德的教育和熏陶,不少人正是从忧国忧民,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建设大同社会等思想的基础上接受了共产主义学说,走向革命道路的。今天,我们对一代新人的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弘扬传统美德与倡导现代文明相结合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平时的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实践,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教育,以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心灵,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总之,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在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让他们先做好人,再做事。品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要掌握学生的优、缺点,体贴学生,宽容为怀,师生双方才能关系融洽,才能使思想教育从消极防范转向积极引导,工作也能做到学生心中,从而使学生“思而后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33912e3b84ae45c3b358c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