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回乡偶书

时间:2022-04-26 11:12: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偶书:即偶有所感,随手书写出来的意思。

老大回:贺知章于天宝三年(744)八十六岁时,因病告老返回故乡越州(今浙江绍兴),这时距他早年离乡已有五十多年。

乡音:家乡的口音。

鬓(bìn)毛衰(shuāi:鬓毛:指耳际的头发,这里泛指头发。衰:稀疏,凋落的意思。鬓毛衰是指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

【大意】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头发却已经斑白疏落。小孩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从哪里来?

【赏析】

《回乡偶书》有两首,这是第一首。诗的开头就直接点题,说明自己写的是回乡的事情。这次回乡非同寻常,由少小到老大,由离家到回乡,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拉得很长,这是诗人数十年生活的概括,诗文蕴含了很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背井离乡的感伤,也有落叶归根、终于回来了的喜悦,真是百感交集。在这千头万绪的情思中,从何说起呢?诗人紧承上句,在第二句中抓住两个典型细节,作了自我形象的描绘。一个人从小就听惯、说惯了的乡音土语,是不容易改变的,即使多年在外有所变化,但一旦踏上家乡的土地,亲切之感自会油然而生,便也会情不自禁地操起家乡话来,哪怕多少有了点变调。然而,乡音虽说是无改,鬓毛却无可奈何地衰了,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不是人力所能挽回。通过这两个典型细节,诗人的形象显现在我们面前,而一个衰字则透露出诗人此时此刻感到迟暮神伤的内心世界。

三、四句即从这里生发开来。诗人唯独摄取了一个饶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既使诗篇鲜活灵动,又寄意深刻。正是由于诗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从未见过面的儿童自然相见不相识;不相识自然要加以问讯,而面前的陌生人已是鬓毛衰的风尘仆仆的老翁,儿童出于礼貌便亲切自然地笑问客从何处来。整首诗就在这里戛然而止,没有再写诗人的答话。乍一读来,似乎


言未尽,意更未尽。然而,这正是诗的妙处所在,引人寻味。可以推想,儿童原是寻常的一问,并无他意;可有心的诗人听来,却受到极大震动,故乡人的反亲而为疏,自己反主而为客,使诗人于惊愕之余难免引起万千感慨与无限的哀伤,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更充分地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这首诗之所以长久为人们传诵,就因为它来源于诗人丰富而深切的感受,在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流露出真情实感,表达了许多人所共有而往往不能恰切地表现的心情。由于诗人摄下的那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儿童问话场景出以幽默口气,便大大冲淡了悲伤的情味,整首诗并不给人以低沉、压抑的感受。

【链接】

贺知章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a30ffa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