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重点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古歌谣:大多采用二言的形式,这是因为上古时期的劳动动作简单,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着劳动产生的歌谣自然也不复杂。另外,上古时期,汉语多为单音节词,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是最初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产生与上古时期人类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相关。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密洛陀),始祖神话(女娲),洪水神话,战争神话(阪泉之战,黄帝战蚩尤),发明创造神话(燧人神农氏仓颉),英雄神话(夸父精卫)。思想意蕴:反抗精神,厚生爱民意识,忧患意识。思维特征:以己身感观外物,思维形象具体,情感浓烈,隐喻象征的手法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 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5.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2.重章叠唱;3.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4.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富于变化 6.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1.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2.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3.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书经》。“尚”通“上”,意指上代之书。尚书是王和贵族讲的话,是中国最古老的记言的历史。是商周纪言史料的汇编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一部史记。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此年,对这一时期的史事进行了简略的叙述。全书一万六千余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纲要。春秋》的书写特征:1、按时间顺序。2、简略、精审。3.维护周礼,贬斥邪说暴行,是“礼义之大宗”。 左传先秦时期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左传》的内容。远古时代的历史和神话传说。西周时期的历史和社会制度。春秋时期的军事和外交活动。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斗争。春秋时期的文化活动和礼仪。《左传》的思想倾向:崇礼:尊王攘夷,表彰典型、规范言行。重民:敬天保民,司法公正,反对人殉,广开言路。进步的历史观:赞扬霸主事业,揭示称霸原因。 《左传》的叙事特征:1丰富了《春秋》的叙事,2引入了“君子曰”等直接议论,3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手法,4注意事件的完整和因果关系,5对事件因果关系的道德化与神秘化阐释6叙述的生动性、戏剧性7出色的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8叙述语言的精彩 《国语》左丘明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晋语》最详《晋语》最详。《国语》的语言古朴晓畅,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倾向,但各个部分的语言风格又不尽统一,《吴语》、《越语》、《楚语》宏放疏宕,《周语》、《鲁语》庄重典雅,《晋语》则生动活泼,多有幽默风趣之笔 《战国策》杂记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 纵横家思想的表现:1、不讲春秋时期的礼法信义,而重权谋谲诈。2“贵士”的思想。3、突出的功名观念4、部分谋臣坚持正义、反抗暴行。语言特色:辩丽横肆的语言,说辞中的比喻和寓言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为史传文学直接祖述2、散文创作的楷模3、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 13.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一种读诗的方法,后来成为我国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之一。它的意思要正确理解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才能避免主观臆断。 14.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墨与儒的分歧:兼爱与仁爱的异同,礼乐的分歧,丧葬问题上的分歧,天、鬼问题的分歧,命的分歧墨家的精神与作风:苦行与自我牺牲精神,平民化和反贵族的倾向,严密的组织和绝对的服从,反家庭、反世袭 楚辞:“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门学问,与六经并列。以后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13、《离骚》的艺术特点1、抒情主人公形象,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2、香草美人的比兴象征手法3、上天入地的超奇浪漫想象。4、语言特点:形式创新、长篇巨制,六七言为主的杂言体,语言绚丽多彩,楚国方言。 10、简述《离骚》的内容。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是诗歌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诗人叙述自己先天的内美和后天的修养,立志辅佐君王实行美政理想却被小人谗害,国君疏远的不平遭遇,以及自己为坚持理想,坚持人格的九死未悔的人生态度。充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剧烈矛盾冲突。从“女。之婵媛兮”至结尾,是诗歌的后一部分,这一部分,先写自己驰骋于天地之间上下求索,但到处碰壁的遭遇,接着写自己请灵氛和巫咸占卜,表现不知何去何从的内心矛盾冲突,最后写自己选择了去国远游,寻求理想,但最终不忍离开故国,只能以身殉国的抉择。 9、结合作品阐述《离骚》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上半篇是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和对楚国黑暗现实的揭露,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遭际和人格情操。下半篇是以浪漫的想象表现对理想的追求,追求不到的痛苦和最重以身殉国的抉择。中心思想:对美政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向往,深沉而强烈的爱国情感,高尚的人格情操。对现实的揭露批判,对个人遭遇的感叹。 20.《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21.《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屈原对后世的影响:1、人格影响:砥砺不懈、特立独行、坚持真理、反抗黑暗。2、艺术成就的影响楚辞的新样式,楚辞的浪漫气质,楚辞的象征手法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平实暢达的文风 丰富多彩的寓言《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 《吕氏春秋》的思想:1、《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2、在社会历史观上,《吕氏春秋》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 《吕氏春秋》运用寓言说理的特色 李斯 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 体制独特的刻石文 陆贾与《新语》陆贾(约前240年—前170年),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陆贾以商周和秦朝的兴亡为例,向刘邦说明仁义的重要。刘邦听后,便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陆贾遂著《新语》《新语》共计十二个章节。主张“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同时强调人主必须无为。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立了一个基本模式。 贾谊著名政论家、辞赋家,世称贾生贾谊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过秦论》上中下三篇: 上:首先讲述秦自孝公至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地理优势、变法图强、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接着写强大帝国顷刻间的土崩瓦解。最后总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中:分析秦王朝在统一之后政策上的失误,横征暴敛、严刑峻法,得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结论。下:指出秦王朝不能力挽狂澜的原因:子婴不才、君臣离德、士民不附,所以“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晁错与《论贵粟疏》晁错:颖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论贵粟疏》:古代圣王治国之法。当今农民生活状况 民贫商富的危害。 刘安淮南子 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有《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等。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古代神话,也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23、七体:七体形成于枚乘的骚体赋《七发》。七发就是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并以七段文字构成文章的本体。这种结构引起了后代的诸多模仿,《文选》遂将这些著作单列,命名为“七体”。 24、枚马:西汉时期大赋代表作家枚乘与司马相如的合称。枚乘的赋富于铺陈,描写生动,多用夸张比兴手法,代表作为《七发》。司马相如的赋体制宏伟,辞采华艳,奠定了汉大赋的写作模式,是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九体: 在贾谊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吊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诸如严忌的《哀时命》,东方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尤其是《九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赋》。 25.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内容上以歌颂汉王朝的声威和气魄为主旨,以表现帝王,宫廷生活为中心。特点:篇幅较长,机构宏大。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行文韵散相间,问答或辩难的结构。 8、简述汉赋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四个阶段:形成期:骚体赋和散体大赋,代表作家贾谊,枚乘,作品《鹏鸟赋》《吊屈原赋》《七发》。全盛期:散体大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模拟期:杨雄等《甘泉赋》《河东赋》。转变期:张衡,赵壹,《二京赋》《归田赋》。 《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百三十卷,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史记》的人物刻画,闾巷之人的入传,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 《史记》的风格特征,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浓郁的悲剧气氛,强烈的传奇色彩人物之奇,情节之奇,写法之奇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传记文学的开端,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人文精神的弘扬,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的渊源关系 乐府和乐府诗丰富多彩的人生画面.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丰富 多彩的艺术画面苦与乐的深刻揭示,爱与恨的坦率表白,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杜笃《论都赋》的背景及意义:都洛、都雍(长安)之争,打破献赋颂圣娱悦之成例,启发了班固《两都赋》 班固与《两都赋》序——作赋原委和宗旨 论争代言人——西都宾、东都主人 张衡与《二京赋》对《两都赋》的模仿,凭虚公子的夸耀西京,安处先生对奢靡生活的否定及对东京礼法生活的肯定 抒情赋的勃兴,以赋抒情的功能。纪行赋和述志赋,对人生的理性态度 东汉文人诗东汉时期,五七言诗的出现 班固《咏史》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诗。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诗坛新风的出现,怀才不遇的感慨,对比鲜明的批判,乱世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20df2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