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杀论》读书报告 杨紫安 1330190083 一、作者简介 Emile Durkheim (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二、写作背景 经济危机:随着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工商业的危机和破产越来越频繁。 社会危机:劳资冲突,工人和雇主之间“永无休止的敌对状态”已经成为 “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 精神危机:人们普遍对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悲观思潮已经到了不正常的程度,自杀率上升。 三、主要内容 1.总书概述 涂尔干认为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 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的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 自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在涂尔干之前,人们往往认为自杀是因为个人的心理因素、生活问题等原因造成的,而涂尔干率先从社会的层面分析自杀产生的原因,并且把它放在社会中,当作一种社会事实来分析,而不是单单的将自杀认为是一种个人行为。全书共有三编,分别从自杀的产生的非社会因素,社会原因和社会类型以及作为一般现象的自杀对自杀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2.第一编:非社会因素 第一编对造成自杀的自然因素或是个人的因素进行了论述。涂尔干否认了将自杀归因于个人或自然因素这一观点。在这一部分,他对精神错乱,酗酒等因素引起的自杀进行了否认。同时又对仿效这一观点进行了否认。首先涂尔干给仿效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当一种行为有一种类似的,以前有别人完成的行为的表现作为直接的先例,没有明确的或不明确的思想活动介乎这种表现和实施之间来影响这种重复行为的本来性质,那么仿效是存在的。他指出仿效必须有可以被仿效的对象,但不是每个自杀都是这样的,所以也否定了仿效。最后否认了由自然因素引起的自杀。 3.第二编:社会原因和社会类型 第二编主要是在否定又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了自杀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因素造成自杀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自杀类型: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反常的自杀。通过对几种自杀类型的分析,进一步论证导致自杀的社会因素。 (1).利己主义自杀 涂尔干从信仰不同宗教的自杀人数的比较出发,指出自杀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发展,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展导致其从属的宗教社会失去了内聚力,每个个体都变得相对独立,都可以进行自由思考,但在这种情况下,当人遇到挫折时就更容易陷入沮丧或者抑郁,从而导致自杀。同时涂尔干也指出宗教具有一定的预防自杀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宗教社会的整合性是比较强的,人们虔诚的信仰上帝信仰神,就不容易重视自己,也就不容易自杀。 (2)利他型自杀 他指出当一个人脱离社会时,他很容易自杀,而当他过分地与社会融为一体时,他也很容易自杀。文章举了诸多的例子来阐明观点,例如印度的一项风俗是丈夫死了,妻子也必须死去;还有一些古老的民族认为人老死或病死是不神圣的,所以就选择自杀,并认为这是一种光荣,并且其中不乏很有名望的人;还有在一些地方君主死了,他的奴隶也必须跟随他一起死,这也不免让我想到古代的中国,皇上死了,他的妃子,奴婢也要给他陪葬。所有的这些都充分说明,当一个人处在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时也是非常容易自杀的。 (3)反常的自杀 涂尔干列举了在社会出现不同的时候自杀率的变化。打破了人们的原有认知。他指出,工业危机或金融危机之所以使自杀人数增加,并非由于这些危机使人贫穷,因为繁荣的机遇也产生了同样的结果。而是由于这些危机打乱了集体秩序。对平衡的任何破坏,哪怕是由此而导致更大的富裕和生活的普遍提高,也会引起自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45dc268bd63186bdebbc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