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部编版) 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对于《对韵歌》这节读起来郎朗上口的韵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快乐学文,达到激发学生学对韵歌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分析教材,确定目标 《对韵歌》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韵文,学生要能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韵文带给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文字背后对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二、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是关键。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授之以鱼,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怎么读、怎么记,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那就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求乐趣。因而在本课的设计中,课的一开始,我针对孩子们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就用玩游戏的形式导入。 接着又通过创设情景(讲故事),演示(学生,老师做动作),游戏(开火车,送气球)等方法,激发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创设语境,驰骋想象 认真分析《对韵歌》这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儿歌的背后是自然规律的渗透,将自然——识字——韵语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们感觉到,字可以组词,词和词组成句子,许多相关的句子,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重点理解“山清水秀”“柳绿桃红”两个词语。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用这样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引出识字,让学生对生字也有了整体的感知,更体现了“热爱自然,拥抱自然”这个生态意识,把核心素养的提升,贯穿本课。 四、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 本课中,老师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 《对韵歌》,让学生掌握韵脚是非常重要的,在没有学习拼音之前学习韵语儿歌,不要求学生可以理解韵脚压在了哪个韵母上,而要求学生可以读出韵脚的韵味。 因此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韵律,让学生感觉到压韵的特点,更激发了学生们朗读的兴趣,能够准确找到韵文中的韵脚打下很好的基础。 五、识字与阅读,游戏巧安排 一年级的课堂中,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这节课中,老师要提醒,游戏不要单一的目的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也要用在游戏中。 本课中,老师设计了“读生字,送气球”“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学生非常喜欢“送气球”这个游戏。老师只有读准“气球”上的字,才能将气球拿到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复习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上课状态。 这是识字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起来动一动——拿着自己的气球卡片,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有雨这张卡片的同学,立刻起立,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 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遗憾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入情入境朗读指导不够。 这一点,让我明白一篇看似简短的文章要教出韵味来,真的需要把读步步落实到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应当加强指读的训练,听读能力的提高。 综观这节课,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游戏等方法,创设有序又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学环节清晰,趣味性强,环环相扣,环环不离识字,不离朗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47c0e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