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环境调查与治理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一、主题的确定: 学校门口是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口,是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学校门口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不仅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于1996联合发出通知,决定每年三月份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结合这一活动日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确定科技实践活动为:中小学门口周边环境情况的调查与治理。 二、对象 规模 时间 地点: 1、对象:学校1-6年级全体学生。 2、规模:2-6年级学生共计3000人全部参加活动,占学校总人数的80%。 3、时间2012年2月1日——12月30日,活动具体时间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及上学、放学的课余时间。 4、活动地点:周边中小学门口、学校活动室。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周边学校门口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状况,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 2、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社会、环保、安全意识教育,并从中体验自我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3、引导同学们用科学知识、科学的方法学会探究,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活动内容及过程: 第一周期: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环保、人文环境、社会环境、食品安全、学生安全、交通安全等与学生、学校有关的资料。 2、各小组聘请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老师、家长等有关人员做小组指导教师。 第二周期:各班级活动小组分课题的形成 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各个学校门口环境的资料图片。 2、讨论目前学校门口普遍存在的状况。 3、小组形成具有一定科技探究性的小问题、小课题。 第三周期: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小组合作商讨活动方案 2、小组根据活动要求,以及组内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 3、制作活动记录表、统计表。 4、根据分工准备照相机、DV摄像机、录音笔等活动工具。 第四—五周期:展开科技实践活动 1、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对方按中选择好的某一个学校门口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材料。 2、按调查要求对家长、老师、学生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 3、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第六周期:书写活动报告,展示活动资料。 1、书写活动报告 2、对活动进行总结,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活动情况,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在学校、社区以适当形式进行宣传。 五、活动成果简介: 1、各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科技实践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科学价值、教育意义、借鉴意义的活动报告。 2、活动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发送到相关单位、部门,达到了预期目的。 3、活动成果在学校、社区进行宣传,对加强各学校周边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baef9f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