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炼字趣谈 闫忠新 “推敲”一词的典故,讲的是贾岛边走边作诗,竟不小心冲撞了韩愈的马头。韩愈作为当时的大官,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帮他思考。得出了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从此,“推敲”一词流传下来。其实,关于名人锤炼词句的佳话还有许多呢。 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他走出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江水”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合现实。忙返回寺院修改,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人把“一”字改为“半”字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北宋范仲淹曾写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来为东汉隐士严子陵的祠堂作记。友人李泰伯看后,夸云山、江水等句立意宏伟,气势不凡。但“德”字略显局促,换“风”字会更协调。范仲淹反复吟咏,果真韵昧无穷,大喜而改之。 有一天,苏武出游到某地,当地有一位青年拿着自己的诗来求教。其中有一句“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苏轼一看,心想,明显的有错误嘛: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狗再小,也不能卧在花心上啊!这与事实不符,所以改成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苏轼得知当地有种小鸟叫明月,有一种小虫被称为黄犬,才知自己改错了,于是登门致歉,一时传为佳话。 其实,好些诗人、作家都注意锤炼词句。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曾打动了多少读者!张先的“沙地并禽池上眠,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把景物写的活灵活现。 除了写诗外,锤词炼句还能帮人打赢官司呢。古时有个县官最讨厌啰嗦,断案也因此有偏向。有一位妇女丧夫后想改嫁,婆家竭力劝阻。这时有人帮妇女写了一份诉状,县官当时就下了判词:“嫁”。原来诉状上只有八个字:夫死,无嗣,翁鳏,叔壮。这四个原因清清楚楚地摆出了这位妇女的为难处境。可谓字字如金。 其实,炼字还能救人性命呢!从前,某县尉查案卷,看到他的一个朋友的案卷。上面有一句“某盗大门而入”,这是强盗所为,按律当斩,县尉想帮熟人减轻罪行,就在这句话的某一个字上加了一笔,定案时,此人由死罪改为流放三年,究竟是哪个字改动,竟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原来是“大”字改为“犬”字。“大门而入”的强盗行为变成,“犬门而入”的小偷小摸,一字之差竟“生死有别”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8ccf1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