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周长 第2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用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图形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生: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等。 教师让学生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方法。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1)摆一摆。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9cm和6cm的各两根),用四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学生动手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 师: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3)提出问题。 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展示算法的多样化。 教师指名汇报算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①9+9+6+6=30(cm) ②9×2=18(cm) 6×2=12(cm) 18+12=30(cm) ③9+6=15(cm) 15×2=30(cm) 学生汇报每种算法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列式依据。 师:第③种算法,怎样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认识到第③种算法也可以用下面的一个式子表示:(9+6)×2=15×2=30(cm)。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9+6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指名回答。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 师:我们了解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同时出示例2的图)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教师多媒体出示: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长8cm,宽6cm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教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后回答。 教师指名汇报,让学生口述想法。(通过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得出铁丝的长度,铁丝的长度也就是正方形的周长,再通过周长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 (6+8)×2=28(cm) 28÷4=7(cm) 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cm。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在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实际问题的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具体的解决方法。 2.教学例4。 教师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求至少需要多少米篱笆。 学生小组内交流围法。 教师提示:这个长方形养鸡场两面靠墙。 学生全班交流。 因为养鸡场两面靠墙,所以只需要用篱笆围起一长一宽。列式为:10+5=15(m)。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1.第1题: (1)打开教材第81页,让学生观察钉子板中的两个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2题: (1)让学生自己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然后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 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3题: (1)学生两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两张长8cm,宽4cm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 (2)学生计算所拼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拼法和算法。 ①拼成长方形: (8+8)×2+4×2=40(cm) (8×2+4)×2=40(cm) 8+8+8+8+4+4=40(cm) …… ②拼成正方形: 4+4+4+4+8+8=32(cm) (4×2+8)×2=32(cm) 8×4=32(cm) …… 师:拼法不同,形状不同,周长也不同。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把自己的收获与同伴交流。 【板书笔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fe1ea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