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文开头(描写粽子在锅里煮的样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端午节作文开头(描写粽子在锅里煮的样子) 每逢端午节,屈原都向我们走来 无论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民俗的考证和解读有多少版本,屈原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人物。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一直与他的爱国情怀联系在一起,并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悲愤绝望的身影,往河里扔石头,成了历代士大夫推崇的高尚品格和精神气质的人格化象征。 “文以载道”,屈原楚辞所蕴含的理想抱负和精神气质,深深浸淫于历代文人之中,长达两千多年。通过这些学者的文化实践,他们感染和哺育了更多的普通人,塑造了中国人千古独树一帜的文化人格。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这种感情很深很远,是与生俱来的。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一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对内积蓄力量,对外抵御外敌侵略,这是中华民族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几代儿女涌现出无数英雄,他们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范畴。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它甚至在形式上走向了反面。19世纪中叶,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知识分子的自信心和“将来要去中国”的神话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动摇和怀疑。甚至不仅是中国,当时整个东亚文化圈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冲击。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并率先在亚洲启动了离开亚洲进入欧洲、全盘西化的进程。 中国没有选择像日本那样的道路,但是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难免会对本土文化产生动摇和怀疑。一些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逐渐演变成了“恨铁不成钢”、“愤懑无争”。一些有远大理想的人在思考民族贫穷弱势的原因时,总是把它归结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贫穷弱势的罪魁祸首。在思考前方出路的同时,都把矛头指向了传统文化,认为只有彻底摆脱传统文化,国家和民族才有出路。于是,曾经被人们接受的信念,黄金法则的箴言和教条开始在人们的头脑中动摇和被怀疑。 国家和民族长期处于危机之中,内外矛盾时有加剧。与之相对应,激进的文化思潮日益涌现。一些知识分子站在激进的文化立场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越来越激烈,甚至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坏事。只有彻底改造旧的,才有可能制造新的。文化立场影响政策取向。1912年和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甚至强行废除了传统的农历新年。 在激进思想的冲击下,屈原的文化意义一度遭到质疑和否定。《离骚》到底是不是屈原创造的,甚至屈原本人有没有,已经成为学术界争论的问题。经考证,有学者认为屈原不是历史上的真人,《离骚》也不是屈原的创作。在这种学术氛围中,屈原的爱国情怀被刻意淡化,甚至被塑造成一个被愚昧埋葬的封建帝王形象。打着反传统的旗号,这种精神是不能提倡的。 历史走过了一百多年。如今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已经一扫过去的贫穷和弱势的尴尬,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兴大国。人们重新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进而呼吁传统文化的复兴。爱国主义已经成为各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自觉。回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已经有了一种更为平静和从容的心态,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上对屈原的长期推崇和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贬损言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爱国主义的两面。事实上,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背离是一个民族在困境中寻求创新和出路的过程。当她打破了一条新的道路,度过了危机,传统的回归就像精神文化的回归一样不可避免。 据说近十年来,以“屈原向我们走来”开头的第一句话已经成为应试作文中常用的套路。从文字本身来看,这当然是一个可笑的笑话。但是,如果我们把屈原理解为高尚的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化身,一种几千年来被作家们大大失落的文化人格,一种永恒的爱国情怀,那么屈原来找我们,回到我们身边,就不是一件幸事了! 标题地图视觉中国图片编辑:苏伟 作者:封寿炎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f83717b8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