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注释|翻译|赏析|讲解_扬州慢 姜夔淮左名都 《扬州慢▪淮左名都》由姜夔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扬州感怀之作。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曾占领扬州等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176年姜夔路过扬州,仍是一片劫后的萧条景象。他在这首词里描绘了这种惨状,以眼前的荒凉对比往日的繁华,寄托了自己的哀思,揭露了金统治者的暴行。但由于过于渲染战争的后果,怀念过去的风月繁华,情绪比较低沉。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扬州慢▪淮左名都》 作者: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维扬:今江苏扬州,现维扬区。维扬之名最早载于公元前约五世纪由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隋、唐时期,维扬历史空前辉煌,有之美誉,历史上最早的扬州城即诞生在今维扬区的土地上,是古城扬州的发祥地。 ②荠麦:荠菜和麦子。 ③弥望:满眼。 ④戍角:军中号角。 ⑤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1 ⑥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⑦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⑧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 ⑨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⑩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⑾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⑿渐:向,到。 ⒀清角:凄清的号角。 ⒁杜郎:唐朝诗人杜牧 ,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⒂俊赏:卓越的鉴赏水平。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⒃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⒄青楼梦: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⒅二十四桥: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有二说: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桥二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 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 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⒆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在扬州瘦西湖里。红药:芍药。二十四桥边生长红芍药又名红药桥。 【翻译】 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我 2 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7bc078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