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设计 ——古诗赏析方法复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记忆“意境”的含义并了解其与“意象”的异同。 ②了解古诗赏析的基本步骤。 ③领会赏析方法对理解诗歌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接受学习的教学策略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设计理由:《教育心理学》说教学策略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双向交往,教学效果最佳。)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品味古诗的基本能力。 ②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己阅读古诗,甚至爱上古诗,成为古典文学的受益者、传播者、传承者。 ③感受古诗,能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二、课型与课时 1.课型是赏析复习课、录像课。 2.课时是1课时。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赏析时所要把握的要点,以岑参的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为导引,及时总结,并巩固学习,延伸阅读杜甫的《九日》,进行学法归纳。(设计理由:为培养学生形成一点理解赏析古诗的能力,古诗词赏析时,我们教学生要把握要点如读题目、知背景、看作者、找诗眼、辨技法、挖意境等,这对他们掌握理解古诗有一定帮助,而且坚持下来一一教授给学生,学生感受初见成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灵活运用赏析的方法理解古诗。 2.教学难点 运用“找诗眼”“辨技法”等体味诗歌创造出的给人以美感的艺术感受。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教具 多媒体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苏轼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提高我们的修养。 2.明白:我国古已有之的节日的历史意义,我们守护祖国的古文化古民俗的责任。 (二)课型及课题 课型:古诗赏析方法复习 课题: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三)学习目标 1 1.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赏析方法理解古诗。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自己阅读古诗,甚至爱上古诗,成为古典文学的受益者、传播者、传承者。 3.学生被激发起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温故 1.“意境”的含义及“意境”与“意象”的异同。 2.赏析的准备工作。 3.赏析的基本方法。 (五)尝试运用 1.朗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做好赏析的准备工作,即初读古诗,了解内容。 3.深入赏析,即借助方法精读古诗。 全诗小结。 (六)及时总结 诗歌要赏析得好,一定要把读题目、知背景、看作者、找诗眼、辨技法等要点内容熟记于心,再多读诗多运用多感受。 课中过渡:讲一则关于重阳节传说的故事——桓景除“瘟魔”。(设计理由:按照《教育心理学》观点,学生这时学了一段时间有些疲劳,可以穿插与所讲内容有关的东西,调剂一下,但用时不可太长,免得喧宾夺主,也不好控制应有的学习时间。同时让学生明白中国节日民间民俗意义,激发爱国爱古典的情感,明白为什么古人写重阳的诗会出现登高、饮酒、赏菊。) (七)巩固延伸 1.大声朗读《九日》 2.再按步骤阅读。 第一,初读古诗,了解内容。 第二,借助方法,精读古诗。 全诗小结。 (八)学法归纳 1.“诗眼”“意境”概念含义的理解记忆。 2.诗中表现力强的词或句子赏析的方法。 3.理解古诗主旨、意境,步骤方法要理解熟悉记忆并经常运用。 八、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的赏析方法,自主阅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并各写300字的阅读理解过程。 九、板书设计 初读古诗 读、看、知、扫 精读古诗 找、辨、挖 方法总结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87412d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