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沈河区将迎来安全社区新一轮晋级大考——“国际安全社区”评审。四年前,当绝大多数沈阳人对于“安全社区”概念还很陌生时,善于创新的沈河人已经率先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建设。 辛勤付出,终有丰硕回报。去年10月18日,沈河区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东北三省首批获此殊荣,跻身全国六甲之列。 在沈阳乃至东北地区创造 “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沈河模式”后,勇于挑战自我的沈河人并未止步,反而将目光放得更远,开始向更高标准的“国际安全社区”冲刺。 以人为本 开创东北“安全社区”建设先河 “以前一提到发展,大家更多的是把眼睛盯在生产总值上、项目建设上,其实,让群众生活得有安全感、有幸福感,一切以人为本,才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沈河区区委书记张晨说,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沈河区委、区政府决定,在东北地区率先启动建设“全国安全社区”,以硬实力提升软环境,以软环境进一步增强硬实力,最终实现造福于民,促进发展。 建设全国安全社区需要大量投入。对此,沈河区区长庞洪波认为:“对待安全和健康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沈河区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环境基础和人心基础,我们有信心在安全社区建设上走在沈阳市、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前列。” “四年前,沈河区启动安全社区建设之初,国家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标准,一切工作都要摸索着推进。”回想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艰难历程,负责创建工作的区安监局局长曲连贵十分感慨。 创建国家安全社区,沈阳、辽宁乃至东北地区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为此,沈河区委、区政府决定率先在大南街道红巾社区、新北站街道山东堡社区开展试点,并创造性地制定了沈阳市首个社区安全工作地方标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起高效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安全社区倡导的“安全”,大到社会稳定,小到邻里和谐、居民个人健康,涉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内涵较通常意义的生产安全更为丰富。为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沈河区成立了安全社区促进工作委员会,将安监、公安、消防、交通、民政、教育、卫生、综治和各街道办事处等41个部门纳入创建组织,下设社会稳定、消防安全、居家安全等12个专项工作组和创建推进办公室。创建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组织协调各工作组在社区、学校、幼儿园、工地、企业、家庭等易发生伤害的场所,开展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场所安全标准化管理、家庭防盗、防火、防煤气中毒、老年人防跌倒、残疾人防伤害等安全促进项目,全面覆盖沈河区的各个领域、行业和家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安全”管理。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强化考核评估,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正是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创建安全社区工作迅速在沈河区掀起热潮。 2006年在部分街道、社区试点,2007年在全区全面铺开,沈河区创建安全社区由浅入深,稳步推进,摸索出的一整套“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梯次推进、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得到国家和省市安监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创新实施的安全生产“三横九纵”网格化监管工作模式,被国家安监总局在全国推广。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第十届政协常委,现中国职业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对沈河区的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沈河区开创了沈阳市、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先河,是沈阳安全文化理念的新突破,为其他县区树立了典范,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数字看成果,对比看变化。去年晋身“全国安全社区”以来,沈河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7.4%,体育运动伤害起数下降33%,家居伤害起数下降26%,老年人伤害起数下降21%,儿童伤害起数下降41%,残疾人伤害起数下降51%,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沈河模式 力促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建设安全社区最大的受益者,是110万沈河人民。而一个个街道、社区因地制宜实施的安全社区建设项目,无不彰显出以人为本、各具特色的区域特点,并最终形成一整套可供其它地区借鉴和学习的“沈河模式”。 燃气安全培训是606所社区的特色安全促进项目。社区与燃气公司举办了社区燃气安全大讲堂,定期对居民进行燃气安全知识培训,教授居民正确使用燃气炉具,辨识合格燃气胶管,为居民免费发放煤气管和煤气夹,燃气公司还为居民提供上门安全检查服务,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 治理社区“车患”,万莲街道沈空社区自有一套办法:拐弯处安装反观镜,合理施划停车位,设置减速带,安装测速仪,入院车辆一律限速每小时20公里。自从实施了这些措施,社区大院没发生过交通事故。社区还为居民建立驾驶员档案,提醒检车、验证,邀请交警上门宣讲交通法规,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更有人情味儿的是,出租车禁止入院后,社区特意添置了两台环保电瓶车,免费送业主入院,大家都亲切地称其为“社区观光车”。 文富社区的空巢老人几乎人人随身佩戴一个“爱心卡”,上面写着老人身体情况等基本信息和子女、社区干部的联系电话。社区还设计了一套ABC三级走访制度,对60岁以上老人按身体状况实行周、月、季入户走访。针对老人易孤独等心理问题,社区特意开设了心理健康热线,从居民中招募志愿者为老人义务提供心理健康咨询。 大南街道多福社区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福文化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沈河区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重点,使如今的多福社区处处彰显平安是福、健康是福的文化理念。同样是老旧小区改造典型的红巾社区,则通过建设安全促进中心,设置门岗,建立居民义务巡逻队等措施,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为沈阳市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社区安全建设样板。 山东庙街道在餐饮场所推广液化气使用安全标准化,消除了隐患。山东堡社区为老年人举办的电器使用、食品药品安全培训班不仅受到老人们欢迎,就连年轻人也踊跃报名。大南街道厨艺培训班不仅教授厨艺技能还讲授营养配餐知识„„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沈河区安全社区建设已经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全民受益的良好局面,群众的幸福指数随着安全指数直线上升。 目标高远 全力打造“国际安全社区” 四年创建历程,沈河区全国安全社区建设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稳健、从容。2007年,山东堡社区、正义社区、606所社区成为东北首批“全国安全社区”;2009年10月,沈河区整体通过全国安全社区验收;沈阳市行政区划今年调整后,沈河区又有泉园等三个街道通过了国家验收。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和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安全社区给沈河区带来的,不仅仅是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更极大地提高了沈河区的文化品位和发展软实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中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辽宁省平安城区”等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相继花落沈河。“全国安全社区”更成为沈河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一张靓丽名片,一大批外商重点投资项目纷至沓来,沈河区已经成为众多客商眼中投资沈阳的安全沃土。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改进,持之以恒。”这是沈河安监人开展安全社区创建以来始终秉承的工作理念。现在,沈河区正迈向另一个更为高远的目标——建设“国际安全社区”。 今年11月末,万莲、大南两个街道办事处将率先接受“国际安全社区”验收。明年,以这两个街道为模本,“国际安全社区”建设将在全区铺开。沈河区最终将打造成为“国际安全社区”,再创安全社区建设新的“沈河模式”。 名词解释:安全社区 安全社区概念起源于1989年第一届世界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它是指区域内各种不同的组织机构跨部门合作,运用各自的资源和服务,为区域内的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区域内的人们不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保证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伤害、日常伤害、安全生产事故以及暴力、自杀等各种伤害。范围涵盖了交通、工作场所、公共场所、校园、家庭、体育运动等诸多领域。安全社区不仅局限于一个“社区”,更可以是一个企业、一个街道、一个城区乃至一个城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936a49fad6195f312ba6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