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张栻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 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评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 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讫事,奏乞 依格推赏纳粟人 讫:终了,完毕 B.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 C.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 D.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 短:诋毁,指摘 解析:B项,俾:使。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独端坐以指画沙 王好战,请以战喻 B.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五年,依所请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解析:B项,介词,对,向/介词,跟,同;A项均为“介词,用”;C项均为“之,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D项均为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 答案:B 3.以下六句话中全都表现朱熹“善于处理政务”的一项是( ) ①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③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④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评职名 ⑤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⑥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解析:②表朱熹重视教育,③为王淮奏请让朱熹改任他职,④表朱熹的耿直、倔强性格。 答案: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继祖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继祖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解析:D项,被罢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 答案:D 5.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9f56bd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