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书评 我国至圣先师孔子曾有一句关于教化读书人的话,“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中的“诗”即指《诗经》。 在我国,自小孩子就被教背诵各种唐诗宋词。至今我都能确切的记得我背诵的第一首诗。那时候识字虽不多,但每每跟在父亲背后,父亲张口就教我背诵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当时那个年纪的我,其意不求甚解,只管唱歌似的摇头晃脑念出来。由此可见,诗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早就在国人心里扎下深根。或许和自小就听父亲教我背诗有关,至今我仍对诗词情有独钟。唐诗宋词有三百,《诗经》却也不少菁华。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主要收入了西周至春秋五百年左右的诗歌。据说,《诗经》中原本收录了三千多首的诗歌,但至后来只剩其三百多首。这些诗歌的来历也一直众口不一。有的学者认为是汉朝采诗官在民间各地采集而来的名谣;有的学者认为是天子命诸大臣上献的诗歌;还有的学者认为是孔子收集整理了三千多首诗歌,并经孔子之手,去芜存菁,最后剩下三百多首诗歌,《诗经》由此构成。无论哪种说法更为准确,《诗经》真实的反应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面貌。 全书分为三部分,风、雅、颂。风,主要写的是各地极具民风的民歌民谣;雅,又分大雅和小雅,以古代王宫贵族的乐歌为主;颂,一般用于古代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通过四言短句,利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书写了一篇篇朗朗上口,内容丰实的诗篇。 在《诗经》这本书里,“国风”这部分的诗歌相比其他而言是我更为偏好的。“国风”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民间百姓生活的写照,其中亦不乏上乘之作。譬如众人皆晓的《关鸠》、《桃夭》、《击鼓》。许多传诵在现代人口中优秀的名句皆出自《<诗经>.国风》。 《黍离》中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击鼓》中的“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此种种,不胜一一枚举。 《<诗经>.国风.曹风》中有首诗名为“蜉蝣”。这首诗借“蜉蝣”这种生命短暂的生物起兴,用短短几句话告诉人们,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虫都会掘阅而飞,何况是高级的人类。“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高手总是在民间,寻常百姓也应好好反省自身,像蜉蝣一般,去建立一番功业。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饱读圣贤书的孔子认为《诗经》是一个好的教化工具,这必然是从其内容出发,“思无邪”三字足以概括该书的巨大意义。如此一本好书,读书人怎可错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b8a91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