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结课论文1

时间:2022-04-28 21:22: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媒体的传媒学特点解读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网络的自媒体空前盛大 限制门槛降低 然而竞争越发激烈 自媒体的特点越发显得重要,对于大众传媒科学传播力,以版面、篇幅、时长等的多少进行评价应该只是一个方面,而更要重视传播的质量、效果和可持续



关键词: 扩张 自媒体的自我修养 传播效率 自主创意

d.结论。)



一、谬论的引导

(一)大众的领袖意见

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传播信息的作用,这种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世界人民的认知得以同步,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众传播中的低级趣味内容降低了受者的平均审美水平和鉴赏力甚至诱发了许多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 传媒是名词,传播是动词。 举例,卖报纸的是传媒,垄断报纸广告位然后转租别人的是传播。 当然真正的传播还包含策划的成分。 中国文化传媒公司,全国的电视节目、报纸杂志、收音广播都是它搞的; 中国文化传播公司,全国所有商品的宣传它都承接,然后根据商品特点制定宣传策略,选定传播方式。 册资金应该去当地工商局问吧,各地标准不同

写媒介往往是对自然物的简单加工而成。简是写了文字的竹片,牍是写了文字的木板。加工制作方法是:“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牍,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 “断木为椠,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王充:《论衡》)简策就是将多根写了文字的简牍用细绳编连起来的长篇或短篇著作。汉代刘向的61j录》记载:“孙子书,杀青(烤干竹上水分)简,编以缥丝(青白色的细绳)编。”竹木简价廉易得、制作方便,但笨重粗硬、书写不便。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奏章有120斤重,汉代东方朔的一篇奏议竟用了三千根简。

较之竹木媒介,缣帛轻软平滑,面幅宽阔,书写方便。据考古发现,在商代遗址中已有织造精美的丝织物,甲骨文和金文中有桑、蚕、帛、丝等字。《诗经》中有对采桑女的描写。但是,在缣帛上写字起于何时?尚无定论。至少在先秦时期,缣帛已与简牍并用。《墨子》写道:“古者圣王,书之竹帛,遗传后世子孙。”《晏子春秋》中有: “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韩非子》有言:“先王治理于竹帛”。考古工作者也先后发现了一些战国时期和汉代的帛信、帛画和帛书(《老子》《易经》)。由于帛成本高,产量少,价格贵,古人多用来记载有纪念、证信意义的重大事情或缮写经典文献。

自媒体这一概念源于美国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2001928日,他在个人博客上首先提出了journalism3.0的概念。根据他的分类,journalism1.0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是单向的线性传播形式;journalism2.0指的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媒体的网络版以及新闻门户网站等,这一阶段的新闻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但仍然是一对多的新闻传播形式;journalism3.0指的是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点对点的、双向互动的新闻传播形式,

反议程设置是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阻力,是草根媒体对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解构,通过虚拟的新媒体空间,在网民中形成舆论,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打破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意图,形成对抗性观点。反议程设置也属于议程设置,只不过是主流媒体意图之外的一种结构方式。


在面临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时,新媒体时代的受众不再像“魔弹论”中所描绘的那样“应声倒下”,而是根据“客观议程”迅速对“媒介议程”作出判断,并将判断的结果(或赞成或反对)通过新媒体或人际传播方式形成“小众议程”进而逐渐形成“公共议程”。

(二)传承了文化遗产,促进了社会化





自媒体信息传播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即平民化,这表现为传者的平民化、受者的平民化、媒介的平民化以及讯息的平民化。目前,自媒体传播的代表性方式就是微博传播。在灾害事件中,微博凭借其迅速、灵活又不乏真实的传播态势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核心草根媒介,在灾害信息发布、灾害救助和灾害事件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信息传播速度、信息传播质量和信息接收便捷程度的过程。在北京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中,自由灵活的自媒体传播主动承担起信息发布的责任。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针对这次特大灾害,《新闻联播》是从722日开始的,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则从723日开始的,相对于灾害事件的发生来说,上述媒体的报道都稍显滞后,而在721日晚上暴雨成灾的同时,微博上就已经出现了关于本次灾害事件的大量信息,网友“夏芒”、“摄影师陈杰”、“周小平同志”、“摄影师兔子”等博主在微博上发布新闻图片和暴雨信息,更有甚者,“孙融一萝卜”“王煜全”等博主主动通宵播报路况信息,这些信息的发布,弥补了主流媒体信息报道滞后的不足,满足了受众尤其是灾区受众的灾害信息需求,彰显了自媒体在灾害信息传播中的优势。

灾害事件中,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构成了复杂的三角关系。政府行为的出发点是灾害救助和社会舆论引导,并挽回或者增强政府形象。媒体在双重体制的约束下,一方面要实现政府的宣传意图和社会效益,一方面还要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以此获得广告满足媒介发展的市场需求。社会公众媒介素养不断提升,对灾害信息的需求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传统媒介一统天下的时代里,公众被动的接受信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介独大的传媒格局被打破,灾害信息传播渠道渐趋多元,公众不再满足于纯粹意义上的国家宣传,渴望更加真实和客观的灾害报道。

无论是1998年的南方洪水报道还是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报道,抑或是2008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报道,都受到了传统灾害报道的惯性影响,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真实性遭到了受众和传媒理论界的质疑。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政府和媒介都面临着社会压力,灾害报道的惯有框架被打破,灾害信息传播开始正面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加大了行政问责的报道力度,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正体现了这一转变,在中国灾害信息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9年发生在云南的“躲猫猫”事件,经由网络传播之后,云南省委宣传部一改“捂盖子”的传统做法,主动“揭盖子”邀请网友组成事件调查团赴滇开展调查,自此开始,“揭盖子”成为政府灾害信息传播和危机应对的重要思路。2010年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李长春通知提出“各级党委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这成为新形势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的行动指南。

在北京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北京市各政府部门的灾害信息传播能力和危机控制能力显著增强。在灾害信息传播方面,《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和北京市相关部门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及时对灾情进行报道,市领导身先士卒深入灾区,主动检讨工作失误,向遇难者默哀。面对灾情,北京市主要领导表示“绝不瞒报”,在通报灾情的新闻发布会上,遇难者的人数不断更新,遇难者身份在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官方


网站上公布。真实、客观、迅速的灾害信息传播不但消灭了各种谣言产生的土壤,也让受众看到了一个担当、亲民、坦率的政府形象。

灾害事件中,政府组织的危机控制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暴雨之后,政府组织通过新闻媒体实现了新闻与宣传的紧密结合,一边报道灾情,一边发掘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并将之与“北京精神”的宣传结合起来,增强了灾区民众的悲壮感和自豪感,为救灾善后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市直机关在灾害发生后第四天自发捐款的行为经媒体传播之后,成为政府组织进行危机控制的重要举措。当然,在灾害信息传播中,媒体和政府之间的配合也会出现瑕疵,比如《北京日报》在728日报道的新闻《确保主汛期不再死一个人》,就不符合唯物主义的新闻报道逻辑,这样的标题很可能对以后的灾害报道产生消极的影响。不过总的来说,以北京7.21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灾害信息传播活动中,政府组织不断提高自身与媒体打交道的水平,灾害信息传播能力和危机控制能力不断提升,这是可喜的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二、结语

综上,新媒体时代催生了灾害信息传播的新特点,这些特点既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体的主动迎合,也是转型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面对新媒体,无论是政府、传统媒体还是受众,都应该顺应这个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断改善自身行为,在灾害信息传播中发挥自身的力量,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htrp//www.cnnic.net.cn/dtygg/dtggt201207/t2012071932230.html

2徐占品,李华,邬弯,尚军梅.在探索中发展:<新闻联播>灾害事件报道的嬗变卟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3):104107 3何梓华,徐心华,尹韵公,雷跃捷等.新闻学概论[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6316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458e1259ec3d5bbfc0a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