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的四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 信息传播有关重要理论和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五W模式” 申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卢因的“守门人”模式 信息传播的特征: (1)信息传播是一种社会信息共享活动。 信息可以同时为许多个个体拥有。这是信息的共享性特征。信息在经过传播之后,对受传者来说,增加了所接收到的信息,而传播者并不因为该信息为受传者所获取,自己就失去这一信息,而是与受传者同时拥有这一信息。 (2)信息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活动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性质决定了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只要有信息传播活动出现,就必然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发生的。信息传播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成员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还会创造新的社会关系。 (3)信息传播总是由于某种目的向受传者传播信息,受传者在接受信息之后也总要考虑所接收的信息与自己的关系:接受,部分接受还是不接受,而这一点正是传播者迫切需要知道的。 (4)传,受双方具备共通的意义空间是信息传播实现的前提。 信息传播必须以符号为中介才能实现,而符号的含义必须是传,受双方“共通”的。共通的意义空间指的是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的意义拥有相同的理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信息传播的分类: 自我传播:又称内向,内在,人际传播等。它是一种以自我为传播者,以客我为受传者的信息传播活动。自我传播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自我体外传播,是指人类个体以自我为信息接收者的信息传播过程。比如:自言自语,沉思默想。另一种是自我体内传播,是指人的大脑对人体各个器官的指挥,是以生物电信号为媒介来传播调节指令的。 人际传播:这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它是由两个个体传播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根据传播的媒介不同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传播:传,受双方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 间接传播:传,受双方不在同一时间或不在同一空间,通过媒介传递信息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社会媒介组织通过文字(报纸,杂志,书籍),电波(广播,电视),电影,电子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公开地传递自己用各种手段复制的信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信息传媒的发展阶段:非语言符号传播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手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 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传播者的基本义务:采集信息,加工制作信息,传播信息,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职业传播者的权力:编辑权,知察权,著作权和出版权,秘匿权,安全保护权。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传播手段,传播工具或信道。它是指信息从信源传播到信宿时所使用的“中介物”。所以,传播媒介是能够使信源,信宿双方发生信息传播关系的渠道,通道,工具,物体,语言,文字等中介物。 印刷媒介:指的是在传播途径上,通过印刷技术和印刷设备把文字,图画等信息符号复制在纸介质上,并有有编辑人员,印刷人员工作的报刊社,出版社等传播企业经营的媒介物。 印刷媒介的特点: (1)视觉性。印刷媒介是一种视觉媒介。它传播的是语言文字符号,不能传播声音符号,因此,只能通过人的视觉直接刺激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 (2)保存性。作为纸介质媒介,其储存信息的纸张便于大规模的复制和传递信息,可以长时间保存。 (3)便览性。印刷媒介一般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折叠等优点,便于人们随身携带,可以不受条件的限制供人们阅读使用。 现在的传播模式已经从线性传播向互动式平台发展 全媒体时代的营销需要 1. 基于海量消费者信息数据库之上的策划与方案,需要重新把握消费需求,做出营销决策。 2. 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合适的分析与破解,洞察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3. 真正获取有效的消费者需求回馈,提升市场预判的准确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a029a80029bd64783e2c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