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小知识

时间:2022-11-06 12:17: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琵琶小知识

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 座”。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 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颈与而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

“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 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 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 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 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 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 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己经趋于统一, 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为民族器 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 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假指甲拨弦发音。

琵琶的历史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 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 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 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 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 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 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随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 载。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 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 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到了公元十五世纪左右,琵琶已拥有一批以《十面埋伏》和《霸


卸甲》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儿高》《思春》和《昭君怨》为 代表的文曲。所谓武曲,其特点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所谓 文曲,其特点是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这些乐曲己经成为中 华民族音乐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

琵琶的结构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 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头部,由“弦槽”、四只“轸子(弦轴)”、“山口”等组 成。

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 部称“枕”中与中下部是“品位”,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 是一种音位装置。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 即音箱;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条弦系在下端“覆 手”的四个小孔内,在覆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称作 “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而,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 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 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红木、花梨木、香红木 等制成的是上品,用口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为紫檀、红木等木料 善于在弹奏中发出自然泛音来。

琵琶由六个相、二十五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 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 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 明亮。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能使 琴声在传播中衰减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 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

优质琵琶的发音特点是:

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 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行》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 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 裂帛”,己不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而是当代琵琶名副其实的演 奏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341c1a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