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运用操作法几点建议教学心得 课件教育随笔: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运用操作法的几点建议 在科学的教育方法中,操作活动既能满足幼儿动手和交往的需要,又充满了新奇和刺激,因此深受教师和孩子们的青睐。我们通过对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运用操作法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一、让幼儿学会材料摆放的正确方向 在现实数学操作活动中,很多幼儿不清楚操作材料摆放的正确方向。如:数字或卡片,有的从左向右摆,有的从右向左摆,有的摆不下就不摆了。所以,在数学操作前,教授应向幼儿示范正确的摆放方向,即从左向右摆。那么,知道了正确的方向还不够,还要让幼儿先学会正确区分左右。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对大班的幼儿来说较容易,可对中、小班的幼儿来说较难。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运用直观形象的东西做标记,幼儿一看就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再把标记去掉,幼儿就能正确摆放了,在学会了按正确方向摆放材料后,幼儿在操作时就显得井井有条了。 二、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不宜过多 在数学活动中,有的教师为了摆花架子,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一会用这、一会用那,表面看准备充分,材料丰富,可是哪一样也没能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所以,操作材料不宜过多。要充分运用一种材料,按照明确的目的,充分进行操作,使幼儿真正掌握操作方法,并从中获得稳固的知识。为巩固学习效果使幼儿对操作活动充满趣味性,可以再换其它材料进行,也可以让幼儿用利用业余时间自己找材料练习,这样既获得了牢固的知识,有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 三、让幼儿作为操作活动的主体 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在操作活动中,很多教师怕幼儿学不会或者课堂秩序乱不敢放手,操作大都是由教师操纵的,而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例如:在学习数的组合时,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完毕,再让幼儿运用操作材料操作,这种操作只是简单的模仿,幼儿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习积极性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让幼儿作为互动的主体,自己通过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习数的分解时,教师可先提出要求,让幼儿充分操作得出结果后,教师再出示在黑板上,共同检验结果的对与错,幼儿对这样学来的知识才记忆犹新。在数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有“质疑在先、解疑在后;操作在先、引导在后”的指导思想。 四、教师指导要深入 活动中有些教师经常高高在上,和幼儿之间就像两张皮一样,操作是不下去检查脱离了幼儿,或者是大略转一下,走马观花。到底谁会谁不会,幼儿又是怎样操作的根本不知道,只是要一个操作结果,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是错误的。殊不知,操作过程比操作过程更为重要,做教师的一定要深入下去,认真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过程,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及时的指导,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情况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因人施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a66ea6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