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知识角度和古诗词的联系 每天上课要带学生读古诗,感觉自己和古诗词的距离很近。 其实只要是中国人,我们就生活在诗词的音韵和意境里。 直接源于古代诗词的歌词,如邓丽君专辑《淡淡幽情》专辑中的《月满西楼》,源自南唐·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几多愁》源自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但愿人长久》源自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它如《钗头凤·红酥手》《葬花吟》《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等等。 取自诗词的产品品牌也不计其数。如“杏花村”取自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露华浓”取自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宜家”取自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百度”取自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等。 中国人取名的时候也常常从古代诗词当中来寻求灵感。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名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工程院院士戚发轫的名字取自屈原《远游》:“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她的名字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新生代演员刘亦菲的名字则出自李白《感遇其一》:“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广告文案借用诗词,也非常常见,台湾自动变速车广告“恨不相逢未驾时”;金山词霸广告“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等等,至于谐音借用更是数不胜数。 文章、讲话、发言稿引用诗词那就真是俯拾皆是。比如谈坚守、谈奉献我们即可以引用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可以引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还可以引用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当你在异乡求学而想家时,当你漂泊在外的时候,当你与恋人分别时,当你为情所困不能自拔时,当你在金钱与道德间徘徊不定时,当你在趋炎附势和坚持真理之间挣扎时……古诗词都能与我们同频共振,不但让我们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满足,也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途径。 很多词曲作家是改编渗透古典诗词的高手,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烟花易冷》、《七里香》、《千山万水》、《雨下一整晚》、《娘子》、《兰亭序》、《青花瓷》、《菊花台》、《东风破》,胡彦彬的《潇湘雨》、《诀别诗》、《红颜》,林俊杰的《江南》、《曹操》、《一千年以后》,许嵩的《清明雨上》、《静夜思》、《花满楼》、《秋千坠》等都大量使用传统诗歌意象和意境,形成了卓尔不群的中国风歌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ce45b6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