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摔琴的典故 “伯牙摔琴”的典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它是道德故事中的典型例子。据传,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伯牙的音乐家,他的琴艺超群,与他交情深厚的人大有人在。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欣赏伯牙的琴艺,有些人不仅听不懂也不能理解。这其中就包括侍奉在昭君身旁的宫女高渐离。 高渐离年轻漂亮,为人聪明能干,被当时的许多人看作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女子。她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精通琴艺,然而她与伯牙相比,显得技艺逊色了许多。虽然她经常听伯牙弹琴,但她不太能欣赏这种音乐,也不能理解伯牙的琴艺。 在一次宴会上,伯牙向高渐离展示了他的琴艺。开始时,高渐离还在认真地听着,但是听到伯牙弹奏的曲子时,她身上的情绪变得很低落。她说:“我听不懂这种音乐,但我可以听懂那些叫卖的小贩在街头上吆喝的声音。” 伯牙听了高渐离的话,心里很不高兴,他开始将琴上的弦断掉,并摔掉了自己的琴。伯牙的行为确实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惊异,他们以为他是发疯了,毕竟毁掉了自己最珍贵的财产是无法解释的。 高渐离非常感到难过,她觉得自己的话很可能是导致伯牙这样做的原因。她因此感到自责,但伯牙又很快将高渐离抚慰安抚:“不要紧,你不能理解我的音乐,我也不能理解你的话,我们不应该因此生气和难过。” 在那个时代,许多人都注重修养,注重礼仪和道德,所以伯牙摔琴的行为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伯牙这样做是表达了他对自己艺术的热爱,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这种自我超越和舍弃自我的态度,也得到了后人的赞誉和纪念。 伯牙摔琴的故事被流传至今,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人们所崇尚的美德的典范,因为他不仅对自己的琴艺富有激情和热爱,而且还能够通情达理地和自己的朋友以同样的方式相处。这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成为较优秀的人,就需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同时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才是真正的高尚品德。此外,伯牙摔琴的故事还让我们认识到,相信自己,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探索自己所热爱的事物,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了独立思考的人,才能不断的去完善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 总之,“伯牙摔琴”的典故一直激励着我们去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自己,同时也提醒我们顾及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知相惜的价值,让我们更加友好、尊重和爱护他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692ea9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