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教学导入设计

时间:2022-04-25 12:17: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导入设计

潘茜茜 64 著名作家李国文说过:“古诗中自有历古常新者在,其中蕴含的爱国精神、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还有高妙的语言艺术,都是世世代代饮之不竭的、无可代替的甘泉。语文课程标准》将古诗词教学提升到很高的地位,意在引导学生从古诗文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中吸收丰富的民族文化营养。么,我们将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巧妙的导入是把学生带进这片神奇花园的关键。下面,我结合1125日在东圃小学进行的古诗专项教研活动,以及本人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诵读经典 1.背诵

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很多老师根据这一特点,在新课学习前开展背诗比赛,点燃他们学诗的热情,创设良好的学诗氛围。六位老师的古诗教学,大多数都采用了这一方法。但针对各自的年级,又有所不同。

如程芝娟老师和黄卓敏老师针对二年级孩子好胜心强,但掌握的古诗又不多的特点,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背一背你所知道的古诗”的方法,降低了赛诗的要求,但也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歌,故张黎老师在教学《秋思》时,请孩子们来背一背有关秋的诗歌,虽加大了难度,但更能展现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外知识的积累程度。同时,也为学习《秋思》奠定了浓浓的秋的氛围。

2.朗读

借助朗读与教学的课题相关的诗歌,同样也能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如马炜燕老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课件出示了《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这四首诗歌,学生朗读诗歌,观察四首诗的相同点,引出送别诗,进而向学生介绍新的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又如郑溢锋老师在教学《天净沙·秋》时,针对六年级学生识字量大、课外知识丰富的特点,出示了不同时期文人墨客对秋的所知所感。《诗经·四月》战国屈原、汉刘彻和曹丕写的诗句。对这些诗句的反复诵读,引出了元朝白朴的这一首曲《天净沙·秋》






二、创设情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诗歌的教学,魏老师抓住创作时间是重阳节这一特点,课前导入突破常规,询问孩子知道哪些节日。同时,借助图片和文字,介绍了重阳节的风俗,有登高、插茱萸、放风筝、吃重阳糕等,不但很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也为古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登高”和“茱萸”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三、援引故事

故事是学生最喜欢听的,特别是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所以,如果我们在教学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诗词的内容采用故事引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前,可讲张继赴京应试落举,心情郁闷而写下此诗的故事,并因为此诗张继的名气远远大于当时中举的举人,学生在故事中得知这首诗的来历,都很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写的,写了什么,为什么那么有名„„这样,学生在一连串的疑问中翻开书本,由原来“要你学”变成“我想学,我要学”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四、插图展示

“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让学生感知美的形象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前提和基础。同样,儿童对诗的意象把握就是建立在诗中具体可感的画面之上。抓住了这一特点,程芝娟老师和黄卓敏老师在导入时,分别出示了《赠汪伦》和《回乡偶书》的插图。借助观察画面中的人物来理解诗歌。

五、猜谜激趣

上课开始,先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课题。如教李峤《风》时,先让学生猜一个谜: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他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待他们兴趣盎然时再转入古诗学习,效果将会更高。

新课导入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如何做到先声夺人,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不断创新导入艺术不断拨动学生求知心灵的乐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把中华民族的精华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70e813783e0912a2162a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