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出塞》教学反思 【备课思路】 1、 高段语文课堂容量要大,丰厚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新鲜,以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扩大一堂课的学习视野。 2、 课堂的容量来自两方面,一是老师的教材解读建立在大量的相关资料的查阅上。二是学生课前的有主题的资料收集和整理。 3、 “以诗解诗”的古诗赏析方法。整堂课的容量扩充不脱离古诗,在上千首唐诗中以“边塞诗”为整堂核心点,以《出塞》这首诗为边塞诗的中心点,实行扩充,既有核心,又有范围,不至于离题。既然是古诗赏析课,这堂课选择以古诗来解读诗句的方法,将学生背诵积累的与这堂课相关的古诗实行一个梳理和整合,达到“以一带十”学习目的,核心学习《出塞》,带动学习近十首边塞诗,让学生对边塞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学习。让课堂及表现广度也表现深度。 4、 课堂思维的含量。大容量的课堂要学生学起来轻松,得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面对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连接点、共同点。思维要发散开,又要收得拢。一旦学生能够用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逻辑思维去赏析古诗,他们就能体会到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和乐趣。 5、 古诗的审美学习。汉语言充满美感,古诗更不用说,正因为审美价值高,所以才流传千年。只有注重审美的学习,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美感,充满诗意。一字、一句、一个标点;一唱一叹,一个意象。都是古诗中值得玩味的一个美的符号。 6、终极目标:引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授之以渔。 【精巧设计】 1、 诗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变动标点“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个设计思路来自于前段时间参与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活动“一课一问”,以这个个问句引出“以诗解诗”的赏析方法,让学生用诗句解答“人未还”的原因,品读诗句体会战争的残酷。 【课后反思】 1、 年级教研达成的共识:高段大容量的课堂课堂效果好,学生喜欢。 2、 学生收集资料提炼信息是课堂效果好的一个前提保证,师生才有广阔的对话空间,应经常训练,并多采用这个方法。 3、 一个精巧的教学设计课轻松突破课堂的教学重难点。 4、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 古诗的朗读指导显得薄弱。 因为课堂容量大,教学环节紧凑,留给孩子思考、自由言论的时间稍显仓促,对问题的思考老师引导得稍显多了一点,教师还要放手,给学生自主、自由学习的空间多一点。 古诗的美感学习显得弱了一些,这个能够用音乐、背景图片、教师充满美感的语言实行补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d9391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