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苦读变为乐学 乐学教育包括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整个发展过程。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虽然,乐学教育要求向高层次发展,但它奠基于知之,要求从最基本的认知、理解、运用中尝到初步乐趣,再提高到好之,对所学知识以及对求知活动产生情感,形成爱好,然后发展到乐之的最高境界,主动积极,孜孜不倦,集自身的知情,意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力求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对社会做出更多的奉献。 提倡乐学教育,在于创设一个快乐、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品质与精神,乐学教育所要求的乐趣是与学习一致的,它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进行乐学教育即要重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学习,还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单重教学的趣味性是不够的,必须对教育、教学的主要方面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和对学生的厚爱。在教学中,教师态度和蔼、慈祥、耐心,对学生尊重、信赖,使他们感到温暖、自在、愉悦,正如古人形容,如坐春风之中。这有助于推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行独立思考,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如果学生见了老师就畏惧,坐在教室便紧张不安,哪里愉快呢? 二是应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学无论内容或方法,都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知识能力水平,让他们听得懂,有收获,有长进。这样学生自然心情愉悦。知之是好之、乐之的基础,如果不能使 学生知之,即使教师讲得很生动、很带劲,学生像听天书一样,又有何乐趣呢? 三是重视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是多方面的,如选择具有价值的生动的教学补充材料与动人的事例:提出能发人深思或使学生产生悬念的巧妙问题;采用能开拓学生感性知识,或能具体揭示抽象概念与规律的直观方法;讲一些与学生所学知识、概念、原理的产生、发展或对其深刻领悟有帮助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才能与创造性去攻坚,以体验获取新知的喜悦等。但是,教学不能作学生兴趣的尾巴,跟着学生跑而偏离教学目的,更不能停留在低层次的感情愉悦上,而应把学生的思想和努力引向正确的方向,使他们产生高层次的理智兴趣,以形成对学科学习的情感和爱好。 四是引导学生养成乐学的品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科的爱好,虽多发端于教学,但毕竟是初步的,不稳定、不巩固的,如果这种初步的乐趣、爱好不能在课外的个人自学或独立作业中强化、加深,则不但不能发展,还可能很快消失。因为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的乐趣是在教师激发和引导下出现的,还不是自己实践、探索得来的。所以要经过学生课外自学与作业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独立操作,在消化、巩固和创造性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中,不仅再次回味、品尝课堂练习的乐趣,而且加深和发展了这种乐趣,对学科的知识、难点、奥妙以及操作能力逐渐有更多的了解和经验,从而对学科产生更深的情感体验和个人爱好,以推动他们去形成乐学的品质和精神。 五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乐学教育不仅是一个教学问题,而且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自觉抵制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5a0e2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