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华语网络辩论赛初赛辩题题解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届华语网络辩论赛初赛辩题题解 王任佳 题解仅代表主办方及个人意见,力求合理,但没法打保票。主要考虑两点,一是切题,二是论证义务均衡。题解中提及的问题都会予以关心,但对于所有现场评委来说未必也是如此。 公务员出现去精英化趋势有利于/不利于社会发展 1、辩题中的“公务员出现去精英化趋势”应作为论证前提对待。双方可以给出己方对于“去精英化趋势”的定义,并结合现实说明定义的合理性,但没有必要讨论“当前是否存在这种趋势”,因为题目是假设这种趋势存在的。 2、辩题是一个事实性判断,因此讨论的范围和论据选择不必要限定在当前我国。但如果试图论证这一趋势对我国社会发展或对公共政策选择的未来影响,应以我国的现状为基础。 3、判断利弊时,建议选择分析性更强的标准、指标,而不要使用某些一经提出,就似乎已完成论证的标准——如“判断其是否有利就是看是否使更多社会精英进入更需要他们的行业”——这种小学加减法程度的知识不需要你来告诉大家,“为什么其它行业更需要这些精英”是一个更好的讨论重点。 现阶段,中国应/不应取消事业单位编制 1、“现阶段”不是一个确定的时间跨度,有待双方定义。但应允许正方有更多一些的定义自由,如在时间上定义为十三五结束前、二零二零年左右(此处仅是举例、不代表建议),或者从政策层面定义为养老金双轨制取消之前、公务员编制改革完成前等(也仅是举例)。但正方应给出预估时间,不可无限制拖延,并且正方论证“应取消”的时间节点不应是社会管理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之后(因为此时正方此时可以假设“事业单位编制”已经毫无用处)。 2、反方可攻击正方的定义,但建议仅当正方定义不合理地减少论证义务时这么做。如果反方选择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特性作为反对取消的主要原因,建议谨慎对待。希望反方能向评委和听众论证清楚,事业单位编制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直接根源于哪些因素,而这些因素在一个合理的正方定义范围内是不会消失或弱化的。 3、正方应当提出方案,但这个方案未必是“替代事业单位编制的其它政府编制”,而可以仅仅是用于解决取消后的各种遗留问题。 当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不应该将英语移出必修课 1、义务教育阶段的定义以9年为宜,如果某方在定义或在实际论证中试图扩展或缩小这一年限应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并承担不被认可的风险。 2、“必修课”更多是描述大学课程的一个概念,在对应义务教育的时候可能会有问题。从论证难度的均衡上来说,对应语文和数学课这样绝对的“主课”比较恰当,因为想让英语变成“选修”,客观上得先让义务教育有完善的选修课程体系„„ 3、正方的方案没有必要做到让中小学生有不上英语课的自由,只要做到即使成绩不太好也不会对他们的升学造成严重影响就可以了。 北京禁止中小学售卖碳酸饮料的做法是否合理 1、题目限定的是一项具体的行政规定,而不是一类泛泛的政策,所以无论正反双方都应当努力使论证更具有针对性一些。比如这题讨论的是禁止售卖碳酸饮料是否合理,那么对行政权力的讨论就应该是此时此地的干预是否正当,而不要泛泛地去谈约束政府权力的问题。 2、虽然合理性讨论不必然要有大量实证,但建议不妨考虑举出一些相关或类似的例子,通过类推来界定一个“合理”的范围——这个叫做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 当今中国,是否应该加速利率市场化 1、“加速利率市场化”是辩题的前提,可以有不止一种理解,但此处以“加快已开始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扩大适用领域、放宽限制”为宜。对于利率市场化的终极目标,是否是全面的市场化,正反方可以有不同理解。 2、希望正反双方搞懂相关的概念和知识,不要犯金融方面的常识性错误。同时最好能结合一定的数据、实例和研究、预测进行论证。 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否会威胁到香港的经济地位 1、此处“自由贸易区”应特指上海的自由贸易区及其相关制度(尚未全部完善),不宜包括广东等其他以“自由贸易区”为名称的特殊区域。 2、“威胁”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但不建议双方、尤其是反方做过于限定的解释。比如,对原先在增长的经济指标,减慢其增长速度;对原先处于衰退的经济指标,增加其下降速度,或类似的客观影响,都可以称之为威胁。 3、无论哪一方,论证应当有充分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自由贸易/保护贸易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 1、辩题不限定于中国,所以不要拘泥于中国的特定情况。 2、辩题是一个事实性判断,不要以价值倡导来代替和规避应有的事实论证义务,比如反方不要在没有相应依据的情况下指责发达国家的贸易行为中存在霸权、威胁发展中国家发展。 发展不限于经济方面,但不建议(尤其反方)做反面定义(即把“保留原有状况”称作发展)。 “通考不通科”制度是否有利于大学优良学风的建设 1、“通考不通科”是一个具体的考试方案,正方在论证中无权对这一方案进行实质性修改,即不能改变“考试前不告知考试科目”的做法,但可以对其他方面进行调整。 2、本题不是一个对政策进行取舍的辩题,所以不建议讨论方案自身的优劣——亦即反方如提出相抗方案也没有意义。论证的重点应该是对“优良学风建设”的影响,而无论其它方面的利弊如何。 3、不建议反方对“优良学风”做排他性定义,即如果反方认为“认真对待考试”等不属于优良学风,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除非反方能论证大学里的考试都不应当认真对待。 大学与社会之间应不应该有“围墙” 1、出题者或许有故意模糊题意的意图,但此处不建议讨论有形的围墙,不妨认为有形的围墙是应该有的,论证对象就集中在无形的围墙上好了。 2、无形的围墙,主要是通过制度、文化等所形成的一种隔离。这种隔离可以包括物理的(如入学资格的限制)、心理的(使人们对大学有一种崇敬感)、经济的(高等教育和其他社会经济部门的资本运作相对独立)等等。 3、对于“有围墙”和“没有围墙”的利弊比较上,希望双方提供实证性的论据,如相关数据等,不要停留在提出某种利弊的假设上。 当今中国,政府应不应该投入巨资重建古城 1、题目中的政府可以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正方有这一概念定义上的选择权。 2、此处投入巨资包括政府直接投资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参与投资,不包括政府主要进行协调、不承担债务、不进行担保的纯社会投资。 3、重建古城在形式上应推定为基于对现有建筑的保护、修复和适当的重新规划、建设,反方没有理由将重建直接解释为修建新的人造景观。但地方政府在类似投资项目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败可以作为论据,用以反驳正方方案和论证的可靠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7d9496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