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的秘密教育随笔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平时观察幼儿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强大力量。 下水道的泡泡 孩子们陆续在盥洗,这时伊伊大叫:“老师,这个管子在吐泡泡呢。为什么会这样?好神奇啊!” 孩子们顺着伊伊手指的方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激动起来。“真的,洗手池下面的管子在吐泡泡呢。” “是不是下面有什么东西在吹?就像吹气球一样。是金鱼吗?” “这里是下水道吧?” “泡泡太多流不下去,是堵住了吧?” “什么东西会堵住下水道呢?” 孩子们围在旁边想看个究竟…… 是什么堵住了下水道呢?孩子们纷纷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猜想会不会是毛巾、纸、瓶子、夹子、糖、头发、树叶、石头……尝试着解释下水道堵塞的原因。看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不少。但他们对自己的解释有些不确定,毕竟他们对下水道还是很陌生的。 做一个下水道 大家都觉得自己的猜想有道理。我建议:“可不可以做一个下水道,把这些东西放进去试一试呢?” 孩子们很高兴。可是怎么做下水道呢?下水道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孩子们趴在地上仔细研究起来…… 之后,豆豆说:“我看到妈妈放一个漏斗在瓶口,水会从漏斗流到瓶子里。” 这个发现仿佛给孩子们的“研究”找到了突破口。第二天,豆豆带来了漏斗,当他把漏斗插进矿泉水瓶口时,伊伊似乎得到了启发,说:“对,我们可以用矿泉水瓶子来做漏斗。” 伊伊找来一个矿泉水瓶子,要我帮忙把瓶子从中间剪成两段,然后把瓶口倒立在下半部分的瓶身上,形成了一个漏斗,一个“下水道”做好了。见此,孩子们纷纷找来矿泉水瓶做成“下水道”,并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 锐锐搓了很多肥皂泡放在“排水口”,然后往里倒水。“咦?水和泡泡全都流下去了。”小艺把两片树叶放在“排水口”,低着头仔细观察。乐乐往里倒水的`时候,小艺大声叫起来: “水从树叶的缝里流下去了。”果果找来很大一团橡皮泥放进“排水口”,再往里面倒水,然后笑着说:“嘿嘿,一点都流不下去。”孩子们发现石头、树叶等放进去有时会堵,有时不会堵。这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们再次趴到地上研究下水道,他们发现自己做的下水道和真的下水道不一样,真的下水道的排水口下面有细细长长的管子。于是,我和他们一起改进实验装置,加长了管子。林林把准备好的树叶和头发放进去,这回孩子们发现水会慢慢地沿着管子流出来,但树叶和头发不会出来。孩子们又加入树叶、头发、石头,这次只流出几滴水。大家发现,如果石头、树叶、头发多了就会堵住下水道。没想到,没有教师“教”时,孩子们竟然会提出这么多种设想和实验方案,遇到问题时还会用对比的方法反复研究,并改进实验装置。 “班级公约” 孩子们陆陆续续带来了好多实验材料,如石头、毛巾、头发、面包、酱油、牛奶……他们乐此不疲地倒腾着“下水道”。最后,大家发现了一些会堵和不会堵的东西。他们发现大的、硬的、不会“化”的东西,如毛巾、头发、石头等是会堵的,而会“化”的或液体状的东西,如面包、酱油、牛奶等是不会堵的。 孩子们还把会堵的东西和不会堵的东西分类画了出来,可可提议把这些画贴在卫生间墙上,让大家都能看到。可可的提议得到了同伴的赞同,孩子们把画贴在卫生间墙上,提醒大家不要把会堵的东西扔进水池,要保护下水道,并由此延伸形成了用水“班级公约”:开小水洗手,拧紧水龙头,不往水池倒东西。我惊讶于孩子们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班级管理,他们的表现超越了我的想象。 好多下水道 一天,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游戏,突然有孩子说:“老师,这里的草地为什么颜色不一样呢?” 大家闻讯都围了过来。“草地湿湿的,水流不下去,是堵住了吗?” “可能是被沙子堵住了,也可能是下面有垃圾吧。” “这里也有下水道?” “真的,这里好像也有下水道!找找看……” 于是,孩子寻找下水道的热情被点燃了。他们在社区、幼儿园、家里寻找下水道,发现下水道随处可见。 趁着孩子们兴趣正浓,我提供了图画书《下水道历险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翻看。在书中,他们发现了更多下水道的秘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下水道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还在建构区搭起了“下水道”,再现下水道的秘密。下水道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探究“下水道的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主动的发起替代了教师的激发,孩子的亲身体验替代了教师的告知。幼儿是天生的主动学习者,他们会自己寻找感兴趣的问题——下水道里有什么;他们会自主探索事物的特性——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试验,在探索中了解材料的特性;他们会总结——根据材料特点进行分类;他们会沟通——形成大家要遵守的规则。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表现出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的学习品质,而这正是我们所珍视和期待的。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能力主动学习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b09011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d3.html